无菌药品生产与质量控制__培训课件.ppt

无菌药品生产与质量控制__培训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除菌过滤的法规要求: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修订版: 附录 1:无菌药品 第十章 生产管理 第五十七条 应尽可能缩短包装材料、容器和设备的清洗、干燥和灭菌的间隔时间以及灭菌至使用的间隔时间。应建立规定贮存条件下的时限控制标准。 第五十八条 应尽可能缩短药液从开始配制到灭菌(或除菌过滤)的间隔时间。应建立各产品规定贮存条件下的时限控制标准。 6、除菌过滤注意事项: 双手佩戴灭菌手套,进行消毒后,才允许在层流下操作; 始终应在设备/器具受气流保护的开口面下方操作; 可能条件下,使用镊子或其他器具(最好使用小工具和仪器,避免破坏层流) ; 按照以下步骤安装过滤器; 灭菌后,在 A级区、层流下将过滤器与容器口相连; 先将传输(处理)过程中物件的接触点消毒,然后再放入在层流中; 准备安装密封(打开密封的包装) ; 从容器连接处拿起灭菌纸; 过滤器底座放好密封圈(打开无菌包装,取出密封圈) ; 过滤器放置于密封圈上方-用安全夹关闭(三爪夹) ; 制药用水系统的管理 一、法规对制药用水的要求: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 修订版: 第九十六条 制药用水应适合其用途,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质量标准及相关要求。制药用水至少应采用饮用水。 第九十七条 水处理设备及其输送系统的设计、安装、运行和维护应确保制药用水达到设定的质量标准。水处理设备的运行不得超出其设计能力。 第九十八条 纯化水、注射用水储罐和输送管道所用材料应无毒、耐腐蚀;储罐的通气口应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滤器;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避免死角、盲管。 第九十九条 纯化水、注射用水的制备、贮存和分配应能防止微生物的滋生。纯化水可采用循环,注射用水可采用 70℃以上保温循环。 第一百条 应对制药用水及原水的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并有相应的记录。 第一百零一条应按照操作规程对纯化水、 注射用水管道进行清洗消毒, 并有相关记录。发现制药用水微生物污染达到警戒限度、纠偏限度时应按操作规程处理。 二、制药用水系统介绍: 1、制药用水的分类: (1)、纯化水 (2)、注射用水 (3)、灭菌注射用水 2、水系统的处理流程: (1)沙滤 (6)超滤/蒸馏 (2)活性炭吸附 (7)储罐 (3)软化 (8)分配管理 (4)去离子 (9)消毒 (5)反渗透(RO) 3、反渗透的原理:在一定的压力下,H2O分子可以通过RO膜(小至纳米级),而原水中的无机盐、金属离子、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无法通过RO膜,从而将纯水和浓缩水分开。 4、水的储存和分配系统。 (1)、消毒/灭菌: a、巴氏消毒:大于80℃处理1小时,适用于活性炭过滤器、软化器和储存循环管路。 b、臭氧消毒:主要用于纯化水管道的消毒。 c、紫外线消毒:200nm-300nm紫外线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单独灭菌的灭菌效果甚微,长与热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配合使用。 (2)、储罐 a、安装疏水性除菌过滤器。 蒸汽加热或者电伴热滤壳(防凝水) 定期做完整性测试 b、加装适当数量的喷淋球。 c、不可使用边侧壁状水位测量装置。 (3)泵及阀门 a、316L材质,最好采用变频泵,以实现回水流速的要求(1.2m/s以上)。 b、可选用蝶阀及隔膜阀,不可使用球阀。 (4)管道 符合3D原则,即主管道外壁到阀门中心线的长度小于3主管道的直径。WHO建议1.5D或者更小。 GMP检查中常见的问题 1、防止昆虫进入的方面 法规要求:厂房、设施的设计和安装应当能够有效防止昆虫或其他动物进入。应有相应的规程,过程和结果应有记录。 问题: (1)、防止其他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设施不足。 (2)、缺乏控制记录。 (3)、灭蝇灯安装位置过高。 (4)、灭蝇灯安装在厂房的入口正面内侧,容易吸引外部昆 虫进入。 (5)、黏鼠板的更换使用记录与文件不符。 2、制药用水方面 (1)、注射用水的回水端没有安装电导率仪。 (2)、电导率仪文件规定排水值为1.3μ s/cm,现场实际仪表中设定值为1.2μ s/cm。 (3)、纯化水及注射用水检测未对微生物限度制定警戒限和纠偏限。 (4)、TOC检测项目公司制定的纠偏限为大于等于118ppb,但岗位在线控制值为大于等于300ppb。 (5)、纯化水及注射用水取样点未见公司统一规定的编号。 (6)、注射用水储罐没有喷淋装置。 (7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