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运河文化,建设人文关怀的生态绿地.docx

传承运河文化,建设人文关怀的生态绿地.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传承运河文化,建设人文关怀的生态绿地

传承运河文化,建设人文关怀的生态绿地——通吕运河(船闸东路段)风景带Canal Cultural Heritage,Green Space of Humanistic Concern Building:Landscape of Tonglv Canal (Section of Chuanzha East Road) in Nantong包婧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园林81301,130013101摘 要 通吕运河作为南通市第一运河的起点,贯穿通州、海门、启东,是南通城极为重要的交通航线,因此,通吕运河船闸东路段风景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该风景带的建设不论在城市景观还是生态建设方面都是具有建设性的。本文将从通吕运河的文化为背景,结合该景观带的设计手法进行分析介绍,详细讨论运河景观带在城市中的作用。Abstract As the first canal in Nantong,Tonglv Canal run through Tongzhou,Haimen and Qidong.It’s the most important traffic route in Nantong.Therefore,The importance of Tonglv Canal (Section of Chuanzha East Road) is self-evident.Both in the urban landscape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re constructive.With the background of Tonglv Canal,this paper will combine with the design of the landscape with the way to introduce the role of canal landscape in the city. 背景 通吕运河是江苏著名通航运河,南通第一运河,位于南通崇川区、港闸区、通州区、海门市、启东市境内,西起南通,东至吕四,是南通崇川区与港闸区的分界线。全长78.85km,其中市区段13.5km,运河西宽东窄,西通长江,东流黄海。南宋咸淳元年(西元1265年),两淮节制使李庭芝调动民力,开凿了一条从金沙、余庆场(今余东)至海的大运河,以供王师调行军舟之用,1959年通吕运河全线贯通。 通吕运河上共有30座大桥林立,这些桥梁包括铁路桥、公路桥和大型城市桥梁。用一种拟人的说法,如果河流代表一个人的血肉,那桥梁则代表一个人的骨骼,通吕运河与其之上的座座桥梁紧紧相连,共同构成了眼前这座灵动的南通城。运河文化的运用 运河文化可以影响方案设计的定位构思、景观结构划分、平面形式组织、植物配置以及场地中小品、雕塑、建筑风格等,通过现状景观资源调查和运河文化内涵的分类。该方案中需要重点表达包括自然文化、产业文化和船民民俗文化三种。运河文化文化元素景观表达策略自然文化周边绿化、水系(码头、驳岸)绿色共享空间、水上游线设计等产业文化航运、货运及配套设施展示场地记忆活动空间、纪念性构筑物、主题公园等船民民俗文化居住环境、生活方式文化活动空间、民俗艺术街区等设计理念及设计手法 (1)设计理念 一条河流就是一条生态廊道,是生物迁移、能置流动的通道。该方案力图打造“一个传承记忆与文化的感性之地.一个充分互动、健康绿色的活力之地和一个平等而和谐、开放而多元的滨水共事之地”。其通俗地来讲,即从生态学意义来看,保持河岸绿地开放性就要保持绿地的连续性,既要保持绿地横向的连续性,保留两栖动物以及湿地植物的生存环境,又要保持河岸纵向的连续性,给生物的生存和流动以更大的空间。而该项目又属于滨河绿廊,因此必须以绿化为主体来实现多功能化和多种人群的需求。▲总平面图 (2)主体景物介绍 该景观带场地内外共有4米的高差,因此通过设计高低错落的木栈步道、台地式广场以及错落有致的植物配置来消化这么高的高差,另外也起到了引导人们视线、营造地形的作用。▲台地式广场▲木栈道作为游览路线 由东侧城闸大桥下作为起点,通过桥底蜿蜒的小道向西走,眼前展开的是一片豁然开朗的景象,宽阔的人行步道上零星地点缀着造型独特的座椅,卵石铺地在花岗岩中形成一条自然为残疾人服务的通道,也打破了铺装的沉闷之感。道路南侧设置了红色塑胶的自行车道,一方面方便了晨跑锻炼的人们,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花岗岩铺地由于车辆经过的磨损与消耗。▲入口处景观▲城闸大桥上拍摄的总体景观▲造型奇特的座椅及塑胶车道▲入口处景石及鹅卵石铺地带 步移景换,再向西走视线又一次被打开,第一个节点“台地式广场”映入眼帘,在此处铺装又有了一个层次的变化,沿着花岗岩台阶向上走去,一条卵石凹槽作了分隔,这里的卵石可不是刚刚作为行道的作用了,而是起到了排水的作用,打破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张**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相关课程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