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封建王朝治边的历史经验-中国社会科学网.docVIP

论封建王朝治边的历史经验-中国社会科学网.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封建王朝治边的历史经验-中国社会科学网

论封建王朝治边的历史经验 方 铁 提要 全国统一王朝均重视治理边疆地区。历朝治边多有重要的认识和丰富的实践,在某些方面还形成了悠久的传统。妥善处理中心与边缘的关系,采取较灵活的国家结构形式,设置方便管理的边疆政区,实行有别于内地的治边政策,注重开发边疆与获取边疆的资源,是统一王朝治理边疆重要的历史经验。 关键词 封建王朝 治边 历史经验 从秦朝至民国建立前,封建王朝的存在与影响长达2100多年。在这一历史发展过程中,历代王朝视边疆治理为实施统治的重要内容,在这一方面多有深刻的认识与重要的创造,其历史经验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尚未见研究这一问题的专文。本文以学术界和笔者既有的前期成果为基础,尝试探讨这一问题。 一、妥善处理中心与边缘的关系 历朝统治者普遍视腹地为天下的中心,以边疆为帝国的边缘,所谓“治边”,可说是历朝从中心与边缘关系的视角,在处理边疆问题方面获得的认识和相应进行的实践。 历朝统治者认为封建王朝统领天下,封建王朝周边的其他文明,与封建王朝应为尊崇、服从或相安的关系;王畿为国家的中心,封建王朝对天下的统治或影响,以王畿为中心渐次推向四面八方。先秦政治家提出的“五服”说或“九服”说,便是对上述认识的形象表述。发展至清代前期,“五服”说或“九服”说在朝野仍有较广泛的影响,人们普遍相信“中土居大地之中,瀛海四环;其缘边滨海而居者,是谓之裔。海外诸国亦谓之裔”。 汉代史学家班固对边疆的解释,大体能代表历朝的看法。他认为华夏与夷狄之间有山谷或大漠隔绝,是“天地所以绝外内也”。封建王朝所以立封畿分九州,列五服索土贡,修刑政或昭文德,是因位置之远近所造成的形势有异。他提出夷狄、华夏的习俗不同,《春秋》因此认定内诸夏而外夷狄。统治者应顺从天意,夷狄居外便不必纳于内,既已疏远则无须亲近。封建王朝与夷狄交往亦应体现气度,夷狄若慕义贡献,朝廷当待之以礼;若交往夷狄,则应羁縻不绝,倘有失礼须使责任在夷狄,如此方为制御蛮夷之“常道”。 班固以上表述的边疆观,既体现封建统治者对华夏文明的高度自信,亦表明封建王朝区分内地或边疆,其标准是辩其文明属于华夏抑或夷狄。班固提出经营边疆,“其地不可耕而食,其民不可臣而畜,”认为经营边疆得不偿失,因此对开疆拓土持保守的态度。班固关于夷狄来犯须回击抵御、夷狄败退则备守烽燧的观点,也被大多数封建王朝奉为圭臬。班固之后的历朝政治家,进一步将上面所说的边疆观概括为“守中治边”,并提出“天子有道,守在四夷”。明朝大臣桂彦良说:“天子有道,守在四夷,言以德怀之,以威服之;使四夷之臣,各守其地,此为最上者也。”进而将“守在四夷”提升至封建王朝治边的至善境界。基于“守中治边”与“守在四夷”的边疆观,历朝统治者强调守中方可治边,治边的理想目标是“守在四夷”。进而认为应明确划分“守中”区域与四夷之地,通过治边为腹地的安定繁荣提供保障,在边疆地区则做到夷华相安及“夷不乱华”。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封建王朝边疆的外缘部分较难确定;其腹地的外围以及和他国的疆界之间,通常存在范围时常变化的缓冲地带,封建王朝治边由此体现出一定的对外开放性。历朝相关的治策亦因此有较大的适应空间,主要做法是将华夏以外的区域普遍视为夷狄,实行鼓励夷狄入朝觐见的朝贡制度,以及对朝贡或示善夷狄的首领进行册封的制度。上述制度既针对腹地外围归顺的夷狄,通常也适用于远方来朝的邦国。朝贡制度的实质是以丰厚的回赐和待之以礼,换取朝贡者至少在形式上的归顺,以及对封建王朝至尊地位的承认。册封制度仿照中国的封建宗法制度而设立,王朝统治者通过册封的形式,授予相关夷狄首领以蕃国国君或皇帝亲属的名份,并根据宗法制度的尊卑原则,对被册封者进行控制、约束或施加影响。 为实现“守在四夷”,历朝统治者认为中心与边缘的地位有主次之别,治边与治内的先后有缓急之分。汉灵帝时北狄鲜卑犯边,议郎蔡邕议此事时将边陲之患比喻为手足疥疮,认为腹地之困才是胸背毒疮。唐臣李大亮将腹地比喻为根干,而四夷枝叶他还把内地安定作为稳定边疆的首要条件,引朝臣魏征“中国既安,远人自服”之言以自勉。宋太宗继而提出“欲理外,先理内”的治边思想,他说:“欲理外,先理内;内既理则外自安。” 古代的政治家对拓边多持慎重的态度。他们信守“谨事四夷”,同时也重视边疆地区对内地的拱卫作用。历朝积极招徕边疆的夷狄并予册封,一个重要目的便是以夷狄为藩篱,利用夷狄为封建王朝的安全提供屏障。边疆的夷狄亦深知这一点。贞元十年(794),南诏愿与唐朝重修旧好,南诏王异牟寻表示“愿充内属,盟立誓言,永为西南藩屏”。唐使袁滋至云南册封时,强调南诏应“坚守诚信,为西南藩屏”,异牟寻流涕允诺。 封建王朝应对边疆夷狄进犯的策略,主要是重在防备、以逸待劳和应对有法。关于朝廷对付边疆夷狄进犯之策,晋代江统

文档评论(0)

ted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