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轨道巷开拓作业规程..doc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3轨道巷开拓作业规程.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概述 一、巷道名称:所掘巷道为203轨道巷。 二、巷道用途:主要服务于203采区的各工作面的材料运输、行人以及通风。 三、巷道设计长度:设计长度:168m。 四、开竣工时间:计划于2012年3月开工,开拓采用爆破落煤的方式进行开拓。 第二节 编写依据 一、采区设计说明书 采用《矿井初步设计说明书》,批准时间为2006年。 二、地质部门提供的地质说明书 《******三维地震勘探报告》,批准时间为2011年11月 。 《******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批准时间为2010年。 《山西通洲******煤业有限公司矿井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批准日期为2010年。 三、《煤矿井巷工程及验收规范》(GBJ213-90)。 四、《煤矿井巷工程质量验收评定标准》(MT5009-94)。 五、新版《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 六、说明有关矿压观测资料 根据附近已掘巷道的矿压观测资料表明,巷道施工范围内,地压显现较弱,但地质构造、断层带附近围岩应力集中,在作业过程中加强顶板支护管理。 第二章 地面位置及地质情况 第一节 地面相对位置及邻近采区开采情况 203轨道巷井下位置:平行于203运输巷,位于203运输巷以北26m处。该巷道计划开拓至矿界,本年度计划开拓168米,服务于203采区的各工作面的材料运输。地面位置被山丘、森林覆盖,无建筑物及生活区。 井上下对照关系表 水平、采区 203采区 工程名称 203轨道巷 地面标高 1202.492 井下标高 1068.052 地面相对位置建筑物、小井及其他 被山丘、森林覆盖,无建筑物及生活区 井下相对位置对开拓巷道的影响 无影响 邻近采掘情况对开拓巷道的影响 无影响 (附图一:203轨道巷巷道布置图) 第二节 煤(岩)层赋存特征 一、煤层赋存特征 我矿2#煤位于山西组的中下部,为全井田可采。根据临近巷道揭露的煤层以及地质报告等资料,确定该工作面正常地质条件下煤层厚度为1.3~1.5m,平均厚度为1.4m,煤层东西倾角为10°—15°,南北平均倾角5°—10°,中间夹一层厚0.03m左右的炭质页岩,煤岩成分以半亮煤为主,硬度系数f=2~3,煤层倾角5°-15°;直接顶为砂质页岩,性脆致密,水平层理发育,破碎易冒落,厚2-3m;其上为粗细砂岩,岩质坚硬不易跨落,底板为细沙岩,岩质坚硬,厚度为3-4m。(附图二:柱状图) 二、预测瓦斯、火、煤层情况 根据2011年度瓦斯鉴定结果显示,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为16.99m3/t,绝对瓦斯涌出量为5.9 m3/min,属高瓦斯矿井,煤尘具有爆炸性,自燃等级为Ⅲ级,属不易自燃煤层,无瓦斯突出趋势。 煤层特征情况表 指标 参数 备注 煤层厚度(最大-最小/平均)/m 1.5-1.3/1.4 煤层倾角(最大-最小/平均)/(°) 15-5/10 绝对瓦斯涌出量/(m3.min) 5.9 相对瓦斯涌出量/(m3.t) 16.99 煤尘爆炸指数/% 60 地温/℃ <26 第三节 地质构造 该工作面总体构造为单倾斜构造,根据相关地质资料及临近巷道开拓时揭露的地质推测,在巷道开拓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地遇到大小不等断层或地质构造等情况。 第四节 水文地质 一、含水层 含水层划分 ⑴根据不同的地层岩型,以及各含水层之间不同的含水特型,矿区内含水层可分为四类: 第四系冲击洪机积含水层:多分布于大沟谷及两侧一级阶地,大多含水性较好,为村镇工农业用水的重要水源之一。岩性以粉质粘土、粉土为主,在沟谷部夹有粉细砂岩及卵石、块石,为一含水层,根据调查资料,单井涌水量多在0.02-0.2L/s之间,富水性弱,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 二叠系砂岩裂隙含水层:区域内广泛出露,多见有小泉水出露,具有一定含水性,但一般富水性较弱。根据调查,泉水流量在0.01~0.03L/s之间,民井单井出水量0.02-0.02L/s,水位埋深0.5~1.0m,水的矿化度一般较小,多属HCO3———Ca型水。最小流量出现在雨季之前,最大流量出现在雨季后期。泉流动态与降雨关系密切,充分说明本含水岩组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通过地下径流,多在沟谷中以泉的形式集中排泄。 石灰系灰岩岩溶裂隙含水:主要为太原组三层石灰岩含水层,其含水性随埋藏深度和所处构造位置不同而变化,为区域主要含水层之一。 奥陶系石灰岩溶裂隙含水层:区域西部广泛出露且为地下水补给区,本含水层含水丰富,水质好,为区域主要含水层。 ⑵主要隔水层 上、下石盒子广泛分布的泥岩直接阻断了各砂岩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

文档评论(0)

gangsho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