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精神分析理论.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母亲――他人的区分要比自体――母亲的区分出现得早。也就是说,分辨不同客体的能力要比了解到自体是一个独立个体的能力出现早* 在许多边缘型病人(borderline patients )的心目中,存在很强烈的“全好”(all-good )和“全坏”(all-bad )的客体关系。这样的病人无论在面对怎样的客体,都会把它们归结为单纯“好”的或者完全“坏”的简单关系。例如,一个建立了“全坏”客体关系的病人,见到他的家人会觉得他们粗心大意,不懂得关心人,完全和自己作对,见到外人也会有各种不好的猜疑,表现为愤怒、忧郁的个体。他所具有的自我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就是以愤怒的情绪连接着的坏的自我和坏的客体* 马勒(Mahler et al.,1975 )是一位儿科医生,她运用自然观察法直接观察亲子关系。她认为婴儿初期分不清“自我”(self )和“非我”(nonself ),而是在心理上将其合二为一的“共生体”(symbiosis )。婴儿最初是将自己和母亲融合为一,6 个月左右,婴儿才能分辨出母亲的乳头不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是孩子会体验到一种矛盾冲突:一方面他希望继续和母亲保持依恋关系,受到母亲的照顾;另一方面他又盼望着自己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不被所爱的人控制住。这时母亲的表现将是决定孩子今后能否适应的重要因素。总之,想与他人建立关系是人格发展的推动力, 人格发展就是切断这种“混和”的关系,使自己成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历程。* 客体关系理论是精神分析学派里的最近发展出的新兴理论,它仍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整合之中,并在治疗精神疾病的实践当中不断应用、总结经验* 1 、经典精神分析重视先天自我的作用,而新精神分析则强调后天自我的价值。他们认为自我具有自己的能量来源和它的动机和目的,把自我看成是一个理智指导下的系统和人格中最富于独立性的部分。例如自我心理学的杰出代表艾里克森在承认他的自我心理学是建立在弗洛伊德学说的“磐石”之上的时候,就公开宣称他与弗洛伊德的主要区别就是重视自我。2 、经典精神分析坚持本能论和泛性论,这是其反社会因素的生物学化倾向的集中表现,而新精神分析的先驱阿德勒就已明确肯定“社会生活逻辑”决定着人的心理的发展,并主张应从社会环境中去寻找人类行为动机的根源。3 、经典精神分析主张性恶论,认为人的潜意识里装满了不可告人的罪恶性欲,坚持先天生物决定论的悲观主义态度,认为人注定要成为自己性欲和本能的牺牲品,这是人生悲剧的根源。但是,新精神分析则不同,他们认为人的发展有弹性,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冲突和挫折,不断的想积极的方面发展。* 1 、迄今为止,潜意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里程碑:1 、弗洛伊德冲破了漠视和否定潜意识领域的理性主义的禁锢,创立了个体潜意识理论体系。2 、荣格冲破了弗洛伊德的个体潜意识的狭隘性观念,创立了集体潜意识学说,沟通了个体与群体在心理上的内在联系,肯定了包含着人类祖先在内的各个世代经验的社会遗传和历史沉淀的可能性及其重要功能。3 、弗洛姆在吸收弗洛伊德的个体潜意识和容格的集体潜意识的思想的基础上,把精神分析潜意识移植于人类社会的结构之中,创立了社会潜意识的理论,强调了潜意识的个体所有性和群体共有性,突出了潜意识在产生和发挥作用过程的社会性。2 、创立了自我心理学和性格类型学的理论体系,促进了人际关系学、跨文化心理学、比较心理学、心理历史学的发展。3 、新精神分析学者则根据大量临床实践的经验和科学研究的成果,日益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在精神疾病致病中的作用,把生物―心理―社会这一现代模式更加具体化,进一步丰富了精神病中心因学的理论和心理治疗的方法技术* 1 、新精神分析和古典精神分析经有明显的区别,但两者又有内在联系。这不仅表现在他们仍然保持了弗洛伊德学说中一些基本概念,如潜意识、压抑、抵抗、自由联想和防御机制等,还表现在他们所提出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框架,尽管具体说法不同,但归根结底仍坚持潜意识的驱力和先天潜能的主导作用。因此,新精神分析并没有超越潜意识心理学的范畴,最终仍没有完全脱离精神决定论的唯心主义的境地。2 、本来精神分析运动就带有半宗教的性质,弗洛伊德把潜意识奉为神灵,对梦境、口误、笔误等过失行为的解释也表现出神秘主义的色彩。新精神分析依然大量沿袭了这些方法,在治疗中广泛使用,终究没有脱离神秘主义的槽臼。* 自我心理学-精神分析的发展心理学,代表正统的精神分析运动的新发展,根据著名的自我心理学家拉波帕特的看法,自我心理学的历史有四个阶段* Anna Freud (1895 ~1982 ),S. 弗洛伊德最小的女儿,生于奥地利,1938 年随其父移居英国,后来成为一位著名的儿童精神分析学家。先后获得美国杜克大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担任过《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主编和国际精神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xiachi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