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及古代戏曲知识讲述.ppt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元杂剧,虽说盛行于元代,但在金朝末年就已经产生了。结构上“一本四折一楔子”。音乐上一折一宫调。角色大致可以分为末、旦、净、丑四类。一本一主唱。内容上:唱、科、白 1、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根据故事情节,可以把课文分成几个层次?各层大意是什么?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评论了中华文化的一种独特现象。“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说人在穷途之时,会呼天,受伤害疼痛时会呼父母。后韩愈也有相似记述。 这“呼天”现象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体现,中国人自古是敬天的,《论语·季氏》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言。“天”始终是中国人心中的至高主宰. 她不愿见到婆婆,怕引起婆婆伤心。 充分体现了她的善良和淳朴的本性。 赏析第二层:别婆婆 1、窦娥为什么叫走后街而不走前街?这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2、作者为什么要表现窦娥善良的性格? 3、作者再次利用婆媳对白,叙说窦娥的冤屈。在戏剧冲突的程度上,由急转缓,由怯转伤,抒情气氛加重。有何作用? 1.“苌弘化碧”出自《庄子·外物》:人主莫不欲其臣之忠,而忠未必信,故伍员沉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而为碧。 “煞”是结尾的曲牌,为什么关汉卿要把“煞”分成[二煞][一煞][煞尾]三个曲牌呢? 小结:三桩誓愿,从时间的延续上,一桩比一桩更久长;从空间范围上,一桩比一桩更扩大。三桩誓愿依次递进的过程,也是窦娥反抗精神依次上升的过程,是她斗争矛头更加明确的过程。 窦娥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亢旱的意愿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剧作家为什么要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三大奇愿”这样的情节呢?从浪漫主义与现实精神的结合上赏析本折中窦娥三誓愿唱词。 窦娥发下三愿,为的是把自己的冤情昭示世人,感动苍天,让人们知道“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愦、吏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呼告无门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女主人公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运用浪漫主义手法,通过奇特的构思,借助想象,让天地震惊,人神共怒,虽然违背常理,却又合乎人情。 她的三桩誓愿与第1层对天地的指责是什么关系?是否矛盾? 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是作者社会政治观点和人生美学理想的形象体现。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的怀疑和依赖、“怨天”和祈“天”的情感始终交织在一起,这正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是作家世界观矛盾的结果,反映了作家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 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从根本上批判封建统治阶级,表达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作者通过窦娥蒙受的千古奇冤,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歌颂了窦娥的美好心灵和反抗精神。 10个曲牌有3个层次。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第1层:[端正好][滚绣球] 窦娥指斥天地鬼神。 第2层:[倘秀才]至[鲍老儿] 窦娥告别婆婆。 第3层:[耍孩儿]至[煞尾] 窦娥发下三大誓愿。 第三折 《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版本文字不同,试分析其优劣。 《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古》本第一句唱词用的是陈述语气,远不如《元》本用“何为地”这种质问的语气强烈;《古》本第二句是对天的哀告祈求,而《元》本在第二句则是对天的面对面的指责和否定。总之,相比而言,《元》本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也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丰富和深化。这些,正是《古》本的不足之处。 第三折 赏析第一层:赴法场 资料 第三折 第1层两支曲子。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 蒙冤赴刑,怨恨天地。作为封建社会中的一普通女子,窦娥对神明的天地本应深信不移,可是残酷的社会现实使她对天地鬼神由信赖而怀疑,由怀疑又转为愤怒的控诉。这样,窦娥通过自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含冤难辩的悲惨经历,认识到了善良的人的贫穷命短,罪恶的人富贵延寿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她的觉醒意识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第三折 作为封建社会一个弱女子的

文档评论(0)

55000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