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隐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监测护理及其临床意义.docVIP

老年人隐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监测护理及其临床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年人隐性心肌缺血的动态心电图监测护理及其临床意义   【摘 要】目的:对动态心电图(DCG)监测反映隐性心肌缺血程度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探求护理对策。方法:对194例冠心病患者在DCG中的表现进行监测和分析,并在实行药物治疗后再次监测其对冠脉流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及结论:DCG监测有助于评价缺血性心脏的活动性,能及时反映心肌缺血程度;中药复方制剂是对心肌缺血病例进行保守药物治疗和护理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老年人;隐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监测;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449-01   本文对老年隐性心肌缺血在动态心电图(DCG)中的表现进行监测、分析;并针对研究结论提   出药物治疗和护理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按WHO标准诊断的194例冠心病患者,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0岁,其中男性99例,女性95例。   1.2 方法采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43420AB型携带式双道24h全息记录仪做DCG监测,受检   者将24h内的一切活动和症状做详细记录。   1.3 判断标准采用近年欧美国家所推荐的“三个一”标准,缺血性ST段为丁点后80ms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lmm,持续时间≥lmin,两阵次缺血之间至少相隔l min,为阵次心肌缺血,并按记录的症状作对照。   2 结果   2.1发作及心电图表现DCG监测记录到心肌缺血表现者106例,其中无任何症状者64例(占60%),共检出心肌缺血1052次,每例发作1~25阵次,ST段压低幅度为1~4mm,最深达5.4mm.无痛性心肌缺血(SMI)1704阵次(占67%)。   2.2发作时段SMI与症状性缺血发生频度均具典型昼夜周期,均以5:00~12:00时频率最大,共有520次心肌缺血发生在这一段时间(占49%)。   3 讨论   目前对“有心肌缺血不一定有心绞痛”这一事实已确信无疑。常规心电图仅能反映短时的心脏活动,只有在心肌缺血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表现出来。DCG监测有助于评价缺血心脏活动性,能够及时反映心肌缺血程度。因为临床上出现心电图ST段缺血改变及/或心绞痛以前已经有了心肌缺氧所致的心肌细胞代谢异常及心脏整体舒缩功能障碍。这些变化并不出现在心绞痛以后,而是发生在心绞痛以前,而无心绞痛的心肌缺血并不能使病人免于发生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   SMI及症状性缺血在上午时段发生率增高与病人在该段时间内体力和精神活动有关。此时交感神经活性显著增加,血浆儿茶酚胺水平增高,循环中α-肾上腺素能使血管受体的敏感性改变,易致血管痉挛,血浆皮质醇增高使心外膜血管对缩血管因素的敏感性增高,抗凝血酶水平下降,从而激活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的凝血,另外,活动后心律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也可诱发心肌缺血。   DCG监测冠心病心肌缺血(有或无症状),是观察心肌缺血进展情况及评价疗效的一项新技术,特别对SMI具有简便、准确、适时、可重复、可定量等优点。SMI不但可发生于冠心病患者,也可见于正常人,其与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及心性猝死的关系极为密切,且发病率甚高,故SMI的防治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可以说SMI的防治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学问题。   无症状心肌缺血又叫无痛性心肌缺血或隐匿性心肌缺血,是指确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异常等),但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这些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或死亡后尸检,几乎均证实冠状动脉主要分支有明显狭窄病变。无症状心肌缺血在冠心病中非常普遍,且心肌缺血可造成心肌可逆性或永久性损伤,并引起心绞痛、心律失常、泵衰竭、急性心肌梗塞或猝死,因此它作为冠心病的一个独立类型,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有资料表明,心绞痛患者75%也同时存在无症状心肌缺血,且发作次数是有症状心肌缺血的3~4倍,而在不稳定性心绞痛中无症状心肌缺血者高达84%~90%或更高,无症状心肌缺血病人由于从未诊断过冠心病或不在当时表现为冠心病,对其诊断相当困难,应将老年、安静时心电图有ST―T段改变或高血压、高血脂、吸烟、糖尿病、肥胖等易患人群列为首要检查对象。Holter可以监测心肌缺血在日常生活中的发生频度、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动态变化、及其与日常生活活动的关系,为目前公认的用于监测SMI最简单而常用的方法。目前可以肯定地说,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作可以引起心脏功能改变,心肌电生理活动及心肌代谢异常,与有症状发作的心肌缺血比较具有同等程度的影响,且具有一些潜在的并发症。因此,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应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改善心肌缺血的状态,防止冠心病意外的发生。药物治疗应针对心肌供氧、需氧两个方面,即关键是使氧的供应与消耗重新达到平衡。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