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名著导引》艾略特.ppt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歌不是发泄感情,而是逃避感情 它不应该表现个性,而应该逃避个性。 ——艾略特 《荒原》的主旨 “死亡与再生”,作者用象征暗示手法,展示西方文明的崩溃和精神的荒芜,指出了处于“荒原”中的人类,只有皈依宗教,信仰上帝,才能获救。 《荒原》的艺术手法 一、艾略特生平简介 图片链接:艾略特 托玛斯·史登斯·艾略特(1888—1965) 英美诗人、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后期象征主义的代表。 艾略特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的一个名门之家,祖籍英国,17世纪移居美国。1906年,艾略特进哈佛大学攻读哲学和英法文学,开始写诗。1909年获学士学位,接着读硕士课程。1911年,他成为美国哈佛大学专攻哲学的研究生。1913年任该校哲学系助教,大学哲学协会主席。1914年,艾略特接受哈佛大学为他提供的奖学金,进入牛津大学,开始了他一生中哲学家、诗人、欧洲人、美国人几重生活的重要阶段。1927年,艾略特正式加入英国国籍和英国天主教。1952年,他出任伦敦图书馆馆长。1965年在伦敦病逝。 知识链接:艾略特生平 图片链接:艾略特故居 “灰星期三”:按基督教的算法,这是四旬斋的第一天。四旬斋的四十天需要斋戒和忏悔(星期日除外),纪念耶稣在荒野中度过四十天,战胜了撒旦的引诱。教堂为灰色星期三举行仪式,在忏悔者前额上撒上十字架的灰,说:“记着,人啊,你来自尘土,还将归回尘土。”爱尔兰诗人艾略特以此为题的诗作,探讨上帝与现代世界的关系。诗人摒弃了人世的种种希望,最终在对上帝的信仰中精神复苏,重新进入生活。《灰星期三》显示出诗人到宗教中安身立命的努力。 术语链接: “灰星期三” 主要作品 ● 《荒原》 1922年 ● 《艾略特诗集》1909~1925年 ● 《东方贤人之旅》1927年 ● 《灰星期三》1930年 ● 《诗选》1909~1935年 ● 《四个四重奏》1943 知识链接:《四个四重奏》 图片链接: 《四个四重奏》 《四个四重奏》是艾略特一生哲学思考、信仰追求的一个总结。长诗以高度抽象的手法,以对历史、时间、人生的哲理思索,表述对生命短暂与时间永恒之间的对立统一观点,表现出虔诚的天主教思想。 拓展资源链接:《时间主题与元素变奏》 艾略特诗集改编的音乐剧《猫》 代表作: 《荒原》 对《荒原》我不想加任何评论,但我要说,我们应该年年四月都重读《荒原》,它是战后人们精神幻灭的缩影, “仅仅是精神空虚的人的希望”。《荒原》是艾略特在—段濒于崩溃的经历之后,在瑞士写成的。庞德对它做了一些删节(包括描写一次沉船事件的部分)。艾德莉安·蒙尼埃对《普莱雅斯》的评论也适用于《荒原》:听着它,人们很难抑制泪水——“如此神秘地令人激动”。 “我认为,艾略特的《荒原》证明1900年以来现代主义的试验是有道理的。”(庞德语) ——《现代小说代表作100种提要》 二、《荒原》赏析 二、《荒原》赏析 《荒原》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里程碑。全诗共434行,由五部分组成: 第一章“死者葬仪” 第二章“对弈” 第三章“火诫” 第四章“水里的死亡” 第五章“雷霆的话” 第一章主要写干旱无雨的荒原和阴冷的现代都市,展示现代荒原的败落景象 第二章主要写男女两性间的欺诈、对抗和厮杀,表现了唯欲无情的生存状态,人类在欲海中备受煎熬。诗人以荒淫无度的情欲和奸情象征社会的腐败、道德伦理的崩溃。 第三章作者借取佛典的说法,暗示人类缺乏真诚的宗教信仰,正在欲火中自我毁灭,只有借助于佛陀净火的冶炼,戒绝情欲,进入涅槃,人类才能得到拯救。 第四章弗莱巴斯沉溺于情欲大海,终于进入旋涡,落入死亡深渊。“水”既是致人于死地的欲海,又代表时间与永恒,表现人生的虚无。 第五章大地缺水,岩石崩裂,世界成了“岩石堆成的”一片沙漠荒原。战争给人类带来灾难,恐惧与绝望中的乌云闪电、湿风细雨,表示耶稣的降临,以雷霆代表上帝宣言,指明拯救人类的惟一出路:奉献、同情和克制。 第一章《死者葬仪》显示的是弥漫于荒原中的死亡意识: 四月是最残忍的一个月,荒地上 长着丁香,把回忆和欲望 参合在一起,让春雨 催促那些迟钝的根芽。 冬天使我们温暖,大地 给助人遗忘的雪覆盖着,又叫 枯干的球根提供少许生命。 “最残忍的一个月”,是生命难以存活的时节。“荒地”、“枯干的球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