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名著导引》6.6蝇王.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戈尔丁的生平与创作简介 二、《蝇王》赏析 戈尔丁在西方被称为“寓言编撰家”,他运用现实主义的叙述方法编写寓言神话,承袭西方伦理学的传统,着力表现“人性的黑暗”这一主题,表现出作家对人类未来的关切。由于他的小说“具有清晰的现实主义叙述技巧以及虚构故事的多样性与普遍性,阐述了今日世界人类的状况”,198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应征入伍,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参加了诺曼底战役,曾获海军少校军衔。战后他仍回原先学校任教。战争中的生活使戈尔丁的思想出现了重大的转折。他深深地看到了人类天性中“恶”和非理性的一面,从而定下了他对人类认识中悲观主义思想的基调。 1954年,戈尔丁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蝇王》。1955年他又出版了长篇小说《继承者》。如果说《蝇王》涉及的是人的天真的丧失,《继承者》涉及的是现代人与史前人的关系,那么195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平彻尔·马丁》则是涉及人与来世的关系。1964年发表的小说《塔尖》,是戈尔丁60年代最重要的作品,涉及的是宗教的主题。 《蝇王》是一部探索人性问题的哲理小说。亲身经历了二次大战的戈尔丁深感世界和社会中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他觉得人类是痛苦的,其原因在于人类天性的不完美;人的天性中存在着恶,恶是一个普遍的规律,“人制造恶犹如蜜蜂酿蜜”一样。戈尔丁企图通过小说来表达他对人类与社会研究的哲理问题,“人心邪恶”、“人心黑暗”,也就成了他的作品的基本主题,《蝇王》探讨的正是这一问题。 威廉·戈尔丁在《蝇王》(1954)中建立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小说描写一群孩子由于飞机失事被困在一个荒岛上,最后退化为野蛮人。戈尔丁在作品中完全改变了儿童冒险故事的形式,并在孩子们身上发现罪恶,从而再次加强了原罪的概念。 ——布拉迈尔斯《英国文学简史》 图片:被困在荒岛上的孩子们 小说所描写的这群男孩中,最突出的是拉尔夫、皮吉、西蒙和杰克,善与恶的主题就是通过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集中地表现出来的。 拉尔夫(性情开朗,为人和气,会团结人) 皮吉(拉尔夫的助手,在身体素质上有先天不足,但聪明、理智) 西蒙(圣人、神秘主义者和有洞察力的人) 杰克(高傲、专横野蛮、野心勃勃)——人性丑恶面:仇视文明、崇尚野性、专制独裁、嗜血成性。 图片链接:电影《蝇王》中的儿童形象 在《幸运的吉姆》问世的1954年,威廉·戈尔丁发表了《蝇王》,一部即将驰名全球的小说。戈尔丁有讲故事的杰出才能。《蝇王》既是写一群身陷荒岛的英国小学生遭遇的简单而动人的故事,又是揭露文明世界的邪恶和不牢靠实质的哲学寓言。《蝇王》作为哲学寓言很易被指责为过于简单和图式化。 ——埃文斯《英国文学简史》 作者描绘的这个神话般的故事,在其表层叙述结构下面,蕴含了深刻的道德内涵;在其虚幻的艺术结构中,寄寓了作者对现实世界的深刻的哲理思考;孩子们在荒岛上的经历,仿佛使我们看到了20世纪欧洲社会的缩影。 戈尔丁的象征往往是把抽象的哲理与观念寓于真实的具体形象之中,能够引发读者对具体事物更深层本质属性的联想与思考,因此,《蝇王》中的人与物甚至整个艺术世界,都具有外在的叙述层和内在的意蕴层双重结构。孩子们所经历的荒岛生活,表层是生动的儿童冒险故事,是儿童的世界,而深层是现实的成人世界的缩影,是欧洲20世纪动乱、恐怖现实的哲理概括。 根据小说《蝇王》改编的电影作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