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民俗学概论..doc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民俗学概论 教学时数:1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民俗学的产生和发展,掌握民俗学的内涵及民俗的功能与特点,并能够运用所学对生活中常见的民俗事项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掌握民俗事项的分类。 教学难点:如何将日常生活中的民俗事项进行分类。 第一节 什么是民俗学 播放红莓花儿开、康定情歌、山歌好比春江水等三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观看我国旗袍图片;观看有趣的民谣,引起学生对民俗的兴趣。 一、什么是民俗 美国民俗学家邓迪斯采用排列的方式把所能想到的各种民俗事项逐一排列出来:“民俗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笑话、谚语、谜语、圣歌、咒语、祝辞、诅咒、誓言、辱骂词、驳词、奚落词、戏弄词、祝酒词、饶口令、见面或离别用于,还包括服饰、民间舞蹈、民间戏剧、民间艺术、民间信仰、民歌、民间俗语、民间命名、民间诗歌、民间游戏、民间刺绣图案、街头小商小贩的叫卖声、传统的召唤动物或役使动物的声音等”。 我国著名民俗学家陶立璠认为: 民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靠口头和行为传承的文化模式。它涵盖了三方面的内容,即: 1、民俗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2、民俗是靠口头和行为的方式一代一代传承的; 3、民俗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文化模式,这种模式制约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二、什么是民俗学 民俗学是研究人们在日常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通过语言和行为传承的各种民俗事项的学问。这种民俗事项往往表现为一种传统的文化模式,供人们模仿和传承。 民俗学和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历史学有着紧密的关系,但它是社会科学领域中的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且是十分重要的学科。 第二节 民俗学的产生与发展 国外民俗学的产生与发展 民俗学作为一种新兴的学科发端于19世纪初期的德国。 民俗学的早期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格林兄弟。 1806--1807年,格林兄弟开始搜集民间故事。 1812年格林兄弟出版了《儿童和家庭故事》,标志着民俗学学科的诞生。 真正的民俗学一词是1846年由汤姆斯首次提出的。 1831年,芬兰文学学会成立,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个研究民俗学的学会。 1878年,英国民俗学会成立,并创办了第一份民俗学杂志《民俗学刊》。 1888年,美国民俗学会成立。此后民俗学在欧美各地普遍发展起来了。 二、中国民俗学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民俗学发端于20世纪初。 1918年2月,北大设立了“歌谣征集处”,并在《北大日刊》上刊登了详细的《征集全国歌谣简章》,这项工作开创了中国民俗学研究的先河。 1922年,北大创办了《歌谣周刊》,由周作人、常惠、顾颉刚等人担任编辑。 1927年中山大学把《民间文艺周刊》改为《民俗周刊》,由钟敬文、容肇祖、刘万章等人任主编。 到1949年,中国民俗学研究已取得一定的成果:故事研究方面,如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歌谣方面,如董作宾的《看见她》、顾颉刚《吴歌甲集》、钟敬文《歌谣论集》等;神话方面,如茅盾《中国神话研究》等。 注: 孟姜女故事的演变(观点引自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最早见是在《左传》,故事梗概是齐将杞梁战死,齐候回来在郊外遇到杞梁之妻,使其吊丧,杞梁之妻认为那不是吊丧的地方,齐候遂到其家吊。 《檀弓》“杞梁死,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 西汉前期,故事依然朝悲歌的方向发展。 西汉后期,故事的中心由悲歌而变为崩城。 第三节 民俗的特点 一、传统性 民俗事项是无法从书本上和正规的教育中得到的,人们只能通过生活中的耳濡目染、亲身经历、切身体会、观察模仿来获得。如:人们从出生开始,就周期性的参与各种祭祖活动,无形之中就继承了这种祖先崇拜思想。在实践活动中,我们承袭了这种文化传统,接受了这种生活习惯,获得了这种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并不自觉的成为这种文化的载体,把它传给一代又一代。 二、民俗事项都有异文 有异文是民俗事项的一个显著特征,民俗事项传承方式的特殊性决定了民俗事项不可能只有一个文本,因为每人在讲述、表演、模仿和重复某一民俗事项时,都可以说是一种再创造。如《牛郎织女》的故事。 注:课堂上随机抽出几个同学来讲述他所知道的《牛郎织女》或《孟姜女》的故事,可发现不同的同学的讲述会有所差别。 三、民俗事项具有强烈的地方性 任何民俗事项都不可能脱离其赖于生存的文化环境:一方面,文化传统需要借助于各种民俗事项作为其存在与传播的载体;另一方面,各种民俗事项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每个地区或民族的异文都放映除了不同的文化传统,都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某个民族或地区的处事态度、价值观念等。例如《烂柯山》的故事。 第四节 民俗的功能 娱乐性 很多民俗事项如故事、游戏、谜语、民间舞蹈等给人的最初印象往往是它们的娱乐性,没有人把讲故事、做游戏、扭秧歌和听笑话当成一种工作或沉重的负担,相反,它们是人们工作和劳动之余的一种放松和

文档评论(0)

cwh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