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世界近代史课件--19世纪末是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的时期.doc

 北京大学世界近代史课件--19世纪末是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的时期.doc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大学世界近代史课件--19世纪末是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的时期

19世纪末是资本主义向垄断过渡的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进一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它使资本和生产高度集中,从而引起了垄断组织的产生。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一系列的社会政治变革,因此各国政治发展的趋向,行政权力的膨胀与国家机器的加强,政府结构的完善与政党政治的形成;社会立法的意义和发展教育的重要性;社会政治思想的纷呈及其深刻影响等成为这时期的重要内容。这些改革缓和了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欧美工人运动呈现出新的特点。垄断的产生推动资本主义列强加强殖民扩张,从而出现了瓜分世界的狂潮,更多的亚、非、拉美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从而使世界联结成为了一个整体。这一时期,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的发展上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加之争夺殖民地矛盾的日趋加剧,最终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球性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 ?   第一讲?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课时1   二、学习目标 通过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特点和影响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   三、重点、难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特殊的先决条件。对两次工业革命进行比较,重点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后果。   四、基本概念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五、主体内容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特点和影响 电力的广泛应用和使世界进入电气时代 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特点在于: 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工业革命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后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德、日“毕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于一役”(跳跃式完成)。 为生产过程的合理安排和实行进一步分工创造了条件; 生产管理的科学化开始兴起。 ? 六、教学祥案   ???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及其特点和影响 ??? 1、条件: ??? a、需要: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端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揭开了近代先进国家工业化的序幕。但是,由于各国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均以轻工业为发展重点,因而重工业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重工业是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随着各国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社会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也迅速增长,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使日益显示出来。到19世纪中期,优先发展重工业已成为各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此,各国工业化便先后进入了以重工业为重点的新阶段。重工业原有的生产技术极为落后,为了实现重工业的大发展,就必须在重工业生产技术上实行一系列的突破。 ??? b、自然科学成果 与此同时,第一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使自然科学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物理学方面: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英国物理学家焦耳以他精确测量热功当量的成就而使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得到确认,并确定了电和热能转变的焦耳定律。 电磁感应现象: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且设计出了原始的电动机和发电机。 化学方面:化学元素周期律,1869年,俄国著名科学家门捷列夫经过多年研究,正式发表了他所发现的化学元素周期律,把原来认为是彼此孤立各不相关的各种元素看成是有内在联系的统一体。 自然科学的突破与资本主义发展的需求相结合,新的科学成果被广泛地运用于工业生产,从而引起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 ??? 2、进程: a、钢铁工业:长期以来,由于炼钢技术落后,钢的产量一直很低,也价格高,在工业化新阶段到来之后,钢作为必不可少的优质结构材料,已成为整个工业发展的基础,因此,革新炼钢技术的任务使最早提上了日程。1856年,英国冶金学家贝塞默首先发明“吹气精炼”操作法,很快得到广泛应用;1864年,法国人马丁和德国人西门子兄弟同时宣布发明了平炉炼钢法。平炉不仅可以熔化生铁和熟铁,还可以熔化废钢,使之成为优质钢。大量矿石因为成分中含有磷因而不能得到运用,1875年,英国冶金技师托马斯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发明的碱性转炉,使用含磷矿石也可以炼出优质钢。冶炼技术不断得到改进,钢的质量和产量也持续增长。 b、工业动力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重点突破的领域。1876年,德国人奥托成功地制成了第一台四冲程内燃机(汽油机),1897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又进而制成了大功率的柴油机。内燃机的发明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使用方便并且功率很大的动力机。 1866年,德国电工学家韦尔纳·西门子终于发明了可供实际使用的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电力开始被用来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 内燃机和电力的应用使蒸汽机在工业舞台上的统治地位结束。 与此相伴的是,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交通业的迅速发展,1885年,德国工程师本兹和戴姆勒试制成功了采用内燃机的汽车,(联邦德国有戴姆勒一奔驰汽车公司的来历);。1903年,美国人莱特兄弟装置有内燃机的飞机试飞成功。 电力在生

文档评论(0)

abix83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