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性.ppt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致病性

SPA的概念 它是在90%以上的金葡菌细胞壁表面存在的一种蛋白质,它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血清中的lgG的Fc段非特异结合,结合后的lgG分子Fab段仍能与抗原特异结合。 (3) 超敏反应性疾病 1)风湿热(rheumatism,or rheumatosis) 2)急性肾小球肾炎(acute glomerulonephritis) 在咽炎或脓皮病后均可发生,多见儿童和青少年。 发病机制:Ⅲ型超敏反应;Ⅱ型超敏反应; (三)免疫性 型别多,型别间无交叉免疫可反复感染 猩红热患者可建立牢固的同型抗毒素免疫 血清学检查 —— 抗“O”试验(ASO test) 结果:效价大于400单位 意义:风湿热及其活动性的辅助诊断 (五) 防治原则 积极治疗儿童链球菌感染,要彻底治疗 首选青毒素G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 革兰染色阳性,双球菌 成双排列,矛头状:平面相对,尖面相背 有厚荚膜,无芽胞,无鞭毛。 二、肺炎链球菌(S. pneumoniae) 2.培养特性 (1)营养要求高,菌落呈肚脐状 (2) 草绿色α-溶血环。 (3)能产生自溶酶,48小时后自溶. 3.生化反应 分解菊糖,葡萄糖,乳糖, 胆汁溶菌试验阳性. 奥普托辛试验阳性。 4.抵抗力 对多数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弱。 Not optochin sensitive optochin sensitive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 荚膜:主要致病因子 肺炎链球菌溶素O 膜上打孔,溶解人、羊等RBC 脂磷壁酸 黏附作用 神经氨酸酶 分解细胞膜神经氨酸,定植和扩散有关。 2、所致疾病 大叶性肺炎 气管炎 ,可继发中耳炎、脑膜炎和败血 症等。 (三)免疫性 建立同型免疫;产生型特异的荚膜多糖抗体,起调理作用,增强吞噬功能。 (四)微生物学检查法 直接涂片镜检: 分离培养: (五)防治原则 预防:多价肺炎球菌荚膜多糖菌苗 治疗:抗生素——青霉素G,万古霉素 G+有荚膜的双球菌 与甲链鉴别 荚膜肿胀试验 菊糖分解试验 胆汁溶菌试验 Optochin敏感试验 动物试验 第四节 奈瑟菌属 Neisseria 脑膜炎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 一、脑膜炎奈瑟菌 (N. meningitidis) (一)生物学特性 1. 形态与染色 革兰阴性双球菌,肾形或豆形 脑脊液中,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形态典型。新分离的菌株有荚膜和菌毛。 2.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较高,需有,巧克力培养基,专性需氧。可产生自溶酶。 3.生化反应 多数脑膜炎奈瑟菌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产酸,不产气。 4、 抵抗力 很弱,四怕:热、冷、干燥、消毒剂 对低温较敏感,采集标本时注意保温保湿 (二)致病物质与致病性 1.致病物质 主要是内毒素 1)荚膜:抗吞噬作用,能增强细菌的侵袭力。 2) 菌毛 :黏附黏膜上皮 ,利于侵入。 3) 脂寡糖抗原(LOS):内毒素、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引起坏死、出血,导致皮肤瘀斑和微循环障碍。 4) IgA1蛋白酶:破坏 IgA1,帮助细菌黏附于细胞黏膜。 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病原菌。 (三)免疫性 体液免疫为主 (四)微生物学检查 (五) 1.生物学特性 1) 形态与染色 G-双球菌,呈一对咖啡豆样,有荚膜和菌毛 2)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高,专性需氧,巧克力血琼脂平板 急性期标本多见于中性粒细胞内,慢性期,多见于细胞外。 二、淋病奈瑟菌(N. gonorrhoeae) 3)生化反应 只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氧化酶试验阳性。 4)抵抗力 极差,对冷、热、干燥及消毒剂极度敏感。 2.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 1)致病物质 2)传播方式 人类是唯一宿主,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 直接:性接触 间接:通过毛巾、被褥等 垂直传播 新生儿由产道感染 ① 菌毛 黏附作用;抗吞噬作用 ② 外膜蛋白 黏附、抑制抗体、破坏细胞膜 ③ IgA1蛋白酶 酶解IgA1抗体,破坏局部免疫 脂寡糖 人类无天然抵抗力, 免疫力不持久; 抗原易变异,逃避宿主免疫防御机制; 3. 免疫性 3)所致疾病 引起泌尿道和生殖系统炎症 ① 淋病 ② 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 4. 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用无菌棉拭沾取 直接涂片镜检 在中性粒细胞内发现有革兰阴性双球菌时,有诊断价值 分离培养与鉴定 标本采集后应注意保暖保湿,立即送检接种 子宫颈口表面分泌物 泌尿生殖道脓性分泌物 巧克力色平板,5 % ~10% 二氧化碳 5. 防治原则 开展防治性病的知识

文档评论(0)

maritime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