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哲学详解.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讲:庄子 The Philosophy of Chuang Tzu 莊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嘗為蒙漆園吏,與梁惠王、齊宣王同時。其學無所不闚,然其要本歸於老子之言。故其著書十餘萬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漁父、盜跖、胠篋,以詆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術。畏累虛、亢桑子之屬,皆空語無事實。然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隐士与庄子 道与物 心灵与肉体 齐物论 逍遥游 一. 隐士与庄子 1. 士与隐士 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及餓且死,作歌。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餓死於首陽山。 ——《史記·伯夷列傳》 2.隐士与道家 3.从形隐到心隐 在庄子以前的隐士基本上是隐居山林,即形体上的隐,如伯夷、叔齐等。庄子则是一种心隐,即生活于社会中而超脱于社会。 二. 道与物 1.物物者非物 “有先天地生者,物邪?物物者非物。”(《知北游》)这就是说,产生物质的东西是非物质的。 “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大宗师》) 说明道是产生万物的根源,天地鬼神也受到道的支配。 2. 道与德 德是庄子哲学中另一个重要德概念。庄子认为“全德”才能保持内心之德而不使之摇荡。 与儒家所说的“德”不同,庄子说的“德”是要忘掉儒家德仁义、礼乐等。 3. 道与物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道之所以亏,爱之所以成。 (《齐物论》) 相对于道来说,物只是次一等的境界,是对道的亏损。 三. 心灵与肉体 1. 有形与无形 从老子开始,道家就把世界区分为有形和无形的两种。 道是有形的即形而上的,所谓“大象无形”;物是有形的即形而下的,“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而器成之”。 无形者是宗,是始和母,有形者是子,是从无形者中产生的。 2. 心与形 老子已经开始区分心与形,“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很明显,他吧人分成“心-腹”或“志-骨”两个不同的部分。 《管子》亦有“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的说法。 庄子也对心与形有很明显的区分,“有人之情,无人之形”。在心与形之间,庄子更看重心。 Have A Break! 3.形:天与命 (1). 道与之貌,天与之形 公文轩见右师而惊曰:“是何人也?恶乎介也?天与?其人与?” 曰:“天也,非人也。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养生主》) (2). 命 在庄子看来,形体属于命运的领域,是一个人所不能参与的领域。“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夜旦之常,天也。人之有所不得与,皆物之情也。” 形体的变化是人无法控制的,“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 (3). 形有所忘 对于命运控制的领域,人所能做的就是遗忘。 庄子对形体的看法,主张“形莫若就”,即顺应外界的变化。 4. 心:虚与通、结与解 (1). 心斋:虚 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 ;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 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人间世》) 相对于形体的“实”,心是可以虚的,而且这应该是它的本性。 (2). 坐忘:通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 ”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 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 :“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 “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大宗师》) 四. 齐物论 1. 是非无定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 (《秋水》) 在庄子看来,贵贱、大小、有无、是非、同异等等一切都是相对的,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也是不同的。万事万物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标准是无法衡量的。 2. 道通为一 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无物不然,无 物不可。故为是举莛与楹,厉与西施,恢诡谲怪,道通为一。 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唯达者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