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新饲料河蟹真菌病--离壶菌病择.docVIP

上海一新饲料河蟹真菌病--离壶菌病择.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一新饲料河蟹真菌病--离壶菌病择.doc

河蟹真菌病--离壶菌病择 ?  我国天然蟹苗逐年减少,互不稳定,已不能适应河蟹养殖发展的需要。目前国内增养殖主要依靠天然海水人工育苗,也有一部分在内地靠人工配制海水育苗,1999年河蟹苗种生产已达到180吨以上。在河蟹养殖生产上还存在很多司题,其中河蟹养殖病害问题日趋突出,成蟹养殖的颤抖病造成经济损失20亿-30亿元。在蟹苗生产过程中,河蟹真菌病还没有引起人们高度的重视,其实它对苗种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远远超过河蟹颤抖病。?  1994-1995年在江苏省启东市吕泅港刚开始河蟹人工繁殖时发现在幼体上寄生一种真菌,虽采用孔雀石绿、福尔马林、制霉菌素、新洁尔灭这几种一贯常用怀卵蟹消毒药物,均无法控制这个病的发生,严重影响河蟹育苗工作顺利地开展。?   ?  一、病原?  病原为离壶菌(SirdPidium)。该菌的菌丝很长,为不规则交叉分支,一般不分隔,弯曲,直径7.5—40微米,菌丝吸取河蟹幼体营养,生长发展很快,不久就充满宿主体内,不论头胸和腹部内均可寄生,好似松树叶和杨树根须,在河蟹幼体内的菌丝,颜色不断变化呈黑、绿、青、灰、桔黄等颜色。可用显微镜清楚地看到附着于各期幼体内的情景,靠近幼体表面的菌丝形成孢子囊。离壶菌与链壶主要区别在于其游动孢子在孢子囊已充分形成,然后通过排放管端开孔直接排放于水中,不形成顶囊,形成孢子囊的为链壶菌,我们发现这二种壶菌病均存在。 ?  二、症状?  真菌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一般比细菌强,对大多数抗菌素药物都有耐受性,对该种病虽用了很多抗菌素,目前只能起到些抑制作用,而不能杀灭。此菌丝耐受温度、盐度、PH的范围很广,在含有氯化钠为0.7%、pH值5—11的范围内均可生长。受感染幼体头大尾小,体呈黑色,摄食量减少,活动力减弱。该菌传播速度快,第一天刚孵搔状幼体,就有1%寄生。2—3天后所有幼体100%感染,严重者全部死亡,寄生菌丝少的幼体,水温降低,或把幼体移到室外土池育苗,可以有少量幼体蜕变为蟹苗。 ?  三、流行情况?  这个病菌来自何方,很难判断,首先南美白对虾曾有过离壶菌寄生的报导。1995年在江苏省启东市吕泅港一个河蟹人工育苗场首先发现了该种真菌病,造成80%幼体死亡。1997年在宁波市鄞县一个河蟹人工育苗场4月lO日孵出第一期幼体2亿多苗,发现第一期幼体有20%感染真菌病,24小时?以后几乎全部死亡,幼体苗不能过第二期,造成育苗失败。?1998年继续在该场对该病进一步试验,在4月10日左右,孵出第一期幼体4亿尾,发现该种病感染20%—25%,同时把病苗分别放人工厂化育苗池和土池各50%育苗,结果工厂化育苗重复了1997年的24小时内幼体全部死亡,而土池育苗总共6只土池面积3亩,虽有真菌感染,最后获得30公斤蟹苗,幼体培育成活率达到5%左右。分析原因主要是工厂化育苗池水温25—26℃,比土池育苗池高4-5℃,幼体放养密度工厂化育苗密度高2倍所致。自从1995年发现了该种真菌后,目前该种病已成为我国河蟹人工繁殖中的主要病害,北自辽宁省、南至海南岛,从沿海和内陆大部分河蟹人工育苗场均发生这种病害,有些育苗场已引起重视,有些场幼体得了该病,尚未认识。育苗用水不论是天然海水还是人工配制海水,水源不论来自河水或地下水均不能逃避开该种真菌病的感染。经过认真调查观察,发现了从河蟹胚胎的卵—幼体—幼蟹?。成蟹,亲蟹真菌类离壶菌均有寄生,这种真菌对幼体和幼蟹造成很大威胁,对成蟹不会造成死亡,而亲蟹带菌造成不同?水质育苗方式的河蟹育苗场均出现真菌病,并不奇怪。 ?  真菌病类的离壶菌在我国发现到现在只有6年病情,范围一年比一年扩大,到底范围多大没有条件进一步调查,无法定论,由于患有真菌病的蟹苗,对幼蟹培育成活率较低,一般成活率只有5%—6%,如果蟹苗经药物浸泡再培育幼蟹,成活率可提高1—2倍。但有些场怕影响蟹苗销售,不说出真实情况,均说自己蟹苗是没有病害的蟹苗。这个病不能轻视,是目前我国河蟹生产上最大的拦路虎。 ?  四、防治方法?  真菌病目前尚无有效办法杀灭,但是,目前已掌握了它的传染途径和它的形状以及寄生部位,大家努力和重视是可以逐渐切断它的传染途径,最后到消灭。 对此作如下建议:   1.设法切断真菌病—离菌传播途径,宜从亲蟹人手,凡是河蟹人工繁殖场,应选择没有离壶菌寄生的成蟹作为亲蟹。 ?  2.亲蟹有了离壶菌,可选用化学的、生物的、物理的方法加以控制真菌病的传播,或在做亲蟹促产前加以消毒处理。 ?  3.内陆人工育苗场,大部分海水是人工配制的,如果选择好没有带真菌的成蟹作为亲蟹,内陆比沿海育苗优越些。   4.尽快研制出控制或消灭该种真菌病的药物和方法。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