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钢的热处理要点.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钢的热处理 本章重点: 1.钢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2.C曲线 3.各种热处理工艺的原则和应用 改善钢材性能的主要办法 1.合金化 2.钢的热处理 第一节 钢加热时的组织转变 加热(冷却)时铁碳相图上各临界点的位置 二、奥氏体的形成过程(以共析钢为例) 三、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及影响因素 四、加热时常见的缺陷 1.过热和过烧 2.氧化和脱碳 第二节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 一、过冷奥氏体的等温冷却转变 1.等温转变曲线(C曲线)的建立 2.等温转变曲线(C曲线)的分析 二、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三、冷却转变后的组织和性能 共析钢的C曲线详图 表1 过冷奥氏体高温转变产物的形成温度和性能 可见:珠光体的片层间距越小,硬度越高,同样强度也高。 同一成分的钢,组织为片状珠光体时硬度和强度比粒状珠光体的高,但塑性、韧性低,为改善工具钢的切削性能,常用球化退火莱得到粒状珠光体组织,降低钢的硬度。 2、贝氏体转变 中温转变:550 ℃~Ms点 转变特点:半扩散型,铁原子不扩散,碳原子有一定的扩散能力 转变产物:贝氏体,即Fe3C分布在含过饱和碳的铁素体上的两相混合物 上贝氏体中的Fe3C分布于铁素体条之间,分割了基体的连续性,易脆断,故上贝氏体的强度和韧性较低 下贝氏体形成温度较低,铁素体针细小、无方向性,且碳化物分布均匀,弥散度大,故下贝氏体有良好的强度和韧性配合,是一种有应用价值的组织 3)马氏体转变 马氏体 (M):C在a-Fe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转变特点:①无扩散型转变, ②降温形成:连续冷却完成 ③形成速度极快 ④转变的不完全性(AR) AR的量主要取决于MS和MF点的位置 马氏体的组织类型 马氏体的组织形态主要取决于过冷奥氏体的含碳量 当奥氏体的含碳量大于1.0%时,得到全部片状马氏体,呈双凸透镜状,亚结构以挛晶为主,硬度和强度高,但塑性和韧性很低 当奥氏体含碳量小于0.2%时得到全部板条马氏体组织,呈扁担状,亚结构以位错为主,有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具有良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3.影响C曲线的因素 1)含碳量(奥氏体的含碳量) 含碳量增加,奥氏体的稳定性增大,C曲线右移 2)合金元素 除Co外,绝大多数合金元素溶入奥氏体后,都使C曲线右 移,形状也可能会发生改变。 3)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 随温度的提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碳化物溶解充分,奥氏体成分均匀,晶粒粗大(总形核部位减少),这些都增加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使C曲线右移。 第三节 钢的退火与正火 一、退火和正火的目的 降低或提高硬度,便于进行切削加工 消除残余应力 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以提高钢的力学性能 为最终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 第三节 钢的退火与正火 二、退火工艺及其应用 完全退火和等温退火(亚共析钢) 球化退火(过共析钢) 去应力退火 扩散退火 第三节 钢的退火与正火 三、正火工艺及其应用 正火:将工件加热到Ac3(亚共析钢)或Accm (过共析钢)以上30~50℃,保温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过共析钢正火加热温度必须高于Accm。 过共析钢正火加热的目的:消除网状渗碳体。 应用:1)可作为最终热处理; 2)作为预处理,调整硬度,便于切削加工 3)用于过共析钢,抑制或消除网状渗碳体的形成。 第四节 钢的淬火 一、淬火的目的 获得马氏体组织。 二、淬火的一般工艺 1.淬火温度的选择 2.保温时间的确定 第四节 钢的淬火 3.淬火冷却介质 第四节 钢的淬火 三、常用的淬火方法 1.单液淬火(a) 2.双液淬火(b) 3.分级淬火(c) 4.等温淬火(d) 5.局部淬火 四、钢的淬透性 1.淬透性与淬硬性 钢的淬透性:钢在淬火时能够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是钢材本身固有的属性,与钢的过冷奥氏体稳定性有关。 过冷奥氏体越稳定,钢的淬透性越好。 钢的淬硬性:钢在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 取决于马氏体的含碳量。含碳量越高,淬硬性越好。 四、钢的淬透性 1、钢的淬透性与淬硬性的概念 淬透性:钢在淬火时能够获得M体的能力,它是钢材本身固有的属性,取决于M体的临界冷却速度 通常用淬透层深度来表示(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 淬透层深度:从工件表面到半M体层的深度 淬硬性:钢在淬火后能够达到的最高硬度,它取决于M体的含碳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