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11方案教材.doc

  1. 1、本文档共8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前     言 临11断块区位于临盘油田中部、临邑大断层分支断层的上升盘,是受临邑大断层的控制形成的鼻状断块构造,含油层系沙二下。在本次工作之前,该单元未开展精细油 藏描述,临盘油田临11沙二下因油水井套损严重,注采井网不完善,剩余油分布规律不清,目前平均单井控制地质储量21.6×104t,采油速度0.33%,采出程度19.2%,采收率24.0%,开发效果较差。 针对临11沙二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次方案编制过程中,主要做了以下研究工作: 1、开展精细油藏描述工作,编制了5张砂组顶面构造图、30张小层平面图和6张油藏剖面图,并分小层计算了储量。 2、充分利用新钻井的测井资料以及丰富的生产动态资料,运用油藏工程方法分析了主力断块平面上、层间上的剩余油潜力。 3、编制了完善注采井网,提高储量控制程度和水驱储量动用程度的综合调整方案。 一、概况 临11断块区位于临盘油田中部、临邑大断层分支断层的上升盘,是受临邑大断层的控制形成的鼻状断块构造。含油层系沙二下,油层埋深1400-1600 m。含油面积1.0km2,地质储量238×104t。 该块73年7月临11井试采,73年8月正式投入开发,79年8月开始注水。至2004年8月,共有油井20口,开11口,日产油能力23t/d,日油水平22t/d,平均单井日油能力2.1 t/d,日产液能力168t/d,平均单井15.3t/d,综合含水86.3%,采油速度0.33%,油井平均动液面700米;注水井10口,开7口,日注水能力218 m3/d,月注采比1.27,累积注水198.2×104m3,累积注采比0.93。累产油45.65×104t,采出程度19.2%,采收率24.0%,可采储量57×104t,可采储量采出程度80%,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7.0%(表1-1)。 目前停产油井9口,停注水井4口。9口停产油井中能利用3口,因套坏报废5口,低能低产报废1口;4口停注水井能利用1口,因套坏报废1口,地面原因报废1口。 表1-1 临11断块区开采现状表 (km2) 储量 (×104t) 总油井 (口) 开油井数(口) 日液能力(t) 日油能力(t) 综合含水(%) 动液面(m) 采油速度(%) 累产油 (×104t) 1.74 238 20 11 168 23 86.3 700 0.33 45.65 采出程度(%) 总水井数(口) 开水井数(口) 日注能力(m3) 月注采比 累注水(104m3) 累注采比 采收率(%) 可采程度(%) 剩余可采速度(%) 19.2 10 7 218 1.27 198.2 0.93 24.0 80.0 7.0 表1-2 临11断块区停产停注井状况统计表 井别 停产类别 停产井数 井号 备注 停产油井 套坏 5 临11、临11-11、临11-4、临11-5、临11-9 无法利用 低能低产 2 临11-13 可利用 临11-10 无法利用 高含水 2 临63-7、临63-8 可利用 停注水井 套坏 2 临63、临63-5 无法利用 地面原因 1 临11-2 无法利用 待作业 1 临11-17 可利用 二、油藏地质特征 (一)地层发育特征 临11断块区目前钻遇的地层自下而上依次为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地层沙四段(Es4)、沙三下段(Es3x)、沙三中段(Es3z)、沙三上段(Es3s)、沙二下段(Es2x)、沙二上段(Es2s),上第三系馆陶组地层馆三段(Ng3)、馆二段(Ng2)、馆一段(Ng1),明化镇组(Nm)及第四系的平原组(Q)。其中馆陶组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沙二下为河流-三角洲砂泥岩互层沉积,地层厚度240-270米,埋深1419-1723 米。全区普遍发育一套浅成侵入火成岩体,其产状与地层产状基本一致,厚度8-115米。总体来看,火成岩在南部临邑大断层附近最厚,往西北方向变薄,说明岩浆活动明显受大断层控制。 (二)构造特征 临11沙二下原构造图是1992年编制的。这次调整结合所有的钻井、油水井动态等资料,利用人机交互三维地震解释技术进行了精细构造研究,重新解释了T3标准反射层,重新编制了各砂层组顶面微构造图。与原构造模型相比,大的构造格局基本未变,但断块内部的次级断层变化较大。其中临63块西部新增1条西倾断层,使临63-15块成为一个独立的小断块;临63块东部、北部去掉3条小断层,临63块构造变得简单。临11块西部断层走向由北东变为近北西,而南部南倾小断层与大断层并未相交,临62-斜4块与北部是一个整体;南部临11-9井区新增1条南北走向的西倾小断层,而使临11块构造变得更加复杂。 临11断块位于临邑大断层北支断层上升盘,是一个四周被断层切割封闭的三角形复杂断块区。南界为临邑大断层(1

文档评论(0)

花仙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