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设计汇编教材.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 1、GB151适用参数:(P1) 1 2、计算换热面积: 1 3、计算压力: 1 4、换热器Ⅰ、Ⅱ两级 1 5、传热工艺流程的确定 1 6、腐蚀裕量C2 (P7) 2 7、换热器接头系数φ的选取(P9) 2 8、耐压试验(P109) 2 9、泄漏试验(P109) 3 10、公称直径 4 11、封头的连接: 4 12、分程隔板(P20,P51) 5 13、分程隔板槽(P25) 6 14、壳程承压部件(P50) 6 15、接管(或接口)的一般要求(P45) 7 16、换热管长度(P21) 8 17、常用换热管管材标准及允许偏差 8 18、U形管弯管段的弯曲半径(P18) 10 19、管板最小厚度: 11 20、换热管的排列形式: 11 21、换热管的中心距:(P17) 12 22、换热管布管限定圆:(P18) 12 23、管程分布:(P19) 12 24、钢换热管的管板管孔直径及允许偏差。 14 25、拉杆孔(P24) 14 26、换热管与管板的焊接(P27) 15 27、折流板和支持板(P30) 16 28、拉杆(P39) 19 29、支座(P46) 20 30、设置防冲挡板的条件:(29) 21 31、换热管拼接要求:(P102) 22 32、孔桥宽度偏差(P103) 23 33、管孔表面粗糙度:(P104) 24 34、管箱的热处理:(P105) 24 35、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及镀锌焊接钢管 24 36、换热管特性表(P218) 25 1、GB151适用参数:(P1) 公称直径DN≤4000mm;公称压力PN≤35MPa 且公称直径(mm)和公称压力(MPa)的乘积不大于2.7×104。 2、计算换热面积: 以换热管外径为基准,扣除伸入管板内的换热管长度后,计算得到的管束外表面积;对于U形管式换热器,一般不包括U形弯管段的面积, m2 3、计算压力: 计算压力指在相应设计温度下。用以确定换热器元件厚度的压力,其中包括液柱静压力。当元件所承受的液柱静压力小于5%的设计压力时。可忽略不计。 4、换热器Ⅰ、Ⅱ两级 Ⅰ级:采用较高冷拔换热管,适用于无相变传热和易产生振动的场合。 Ⅱ级:采用普通级冷拔换热管,适用于重沸、冷凝传热和无振动的一般场合 5、传热工艺流程的确定 ⑴、不洁净或易于分解结垢的物料应流经易清洗的一侧,一般是管内。 ⑵、具有腐蚀性的物料应走管内。 ⑶、压力高的物料走管内。 ⑷、温度很高或很低的物料走管内,减少热损失。 ⑸、蒸汽一般走壳程,便于排液,传热系数也大。 ⑹、粘度大的流体一般走壳程,便于提高流速。 ⑺、传热系数小的流体如气体,应走壳程,易于提高速度。 ⑻、流量小的流体走壳程,易改变流动状态。 6、腐蚀裕量C2 (P7) ⑴、对有均匀腐蚀或磨损的元件,应根据预期的容器设计使用年限和介质对金属材料的腐蚀速率(及磨蚀速率)来确定腐蚀裕量。 ⑵、换热器各元件受到的腐蚀程度不同时,可采用不同的腐蚀裕量。 ⑶、介质为压缩空气、水蒸汽或水的碳素钢或低合金钢制热交换器,腐蚀裕量不小于1mm。 ⑷、换热管不考虑腐蚀裕量。 ⑸、拉杆、定距管、折流板(支持板)等非受压元件,一般不考虑腐蚀裕量。 7、换热器接头系数φ的选取(P9) 焊接接头型式 焊接接头系数φ 全部无损检测 局部无损检测 双面焊对接接头和相当于双面焊的全焊透对接接头 φ=1.00 φ=0.85 单面焊对接接头(沿焊接接头根部全长有紧贴基本金属的垫板) φ=0.90 φ=0.80 无法进行无损检测的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壳程圆筒的环向焊接接头,当采用氩弧焊打底或沿焊接接头根部全长有紧贴基本金属的垫板时,φ=0.6; 对于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内孔焊,进行100%射线检测时焊接接头系数φ=1.0,局部无损检测时焊接接头系数φ=0.85,不进行射线检测时焊接接头系数φ=0.6 8、耐压试验(P109))—2011中11.5的规定。 2)对于投用后无法维护修理管头的管壳式热交换器应进行泄漏试验。 3)重叠热交换器的管头耐压试验允许单台进行。当各台热交换器管壳程间分别连通时,管程及壳程试压还应在重叠组装后进行。 4)对无法更换有缺陷换热管的热交换器,允许堵管。堵管根数不宜超过1%且总数不超过2根;堵管应遵守下列规定: a)换热管堵管方法应得到采购方的认可; b)保证管束堵管后不影响设备的安全性; c)出厂资料应标记出堵管位置,并提供给采购方。 5)热交换器耐压试验合格后,内部积水应排净、吹干。 10、公称直径 ⑴、卷制圆筒的公称直径以400mm为基数,以100mm为进级档;必要 时,也可采用50mm为进级档。 ⑵、公称直径DN≤400mm的圆筒,可用钢管制作。 11、封头的连接: 12、分程隔板(P20,P51) A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