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资料教材.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比较优势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禀赋优势,例如良好的自然条件、丰富的矿藏或廉价的劳动力使该国或该地区某些产品获得相对成本低廉的优势。竞争优势主要是指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以及政府、企业的其他经济活动对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影响。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容易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从而获得竞争优势。 区域的概念因研究领域不同而各不相同。 《牛津地理学词典》:区域是指地球表面的任何一个单元,它以自然或人文特征有别于周围的地区。 作为整体的地理范畴,区域的真正属性建立在对区域共同利益的一般认识之上,即区域内必然有某组事物具有同类性或联系性,而区域间则表现为差异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区域的认识和定义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 区域的特征 1、可度量性 任何一个区域的位置、面积、边界等都可用文字和数字等加以刻画和描述。 2、整体性 每一个区域都是内部各要素按照一定秩序、一定方式和一定比例组成的有机整体。 3、结构性 区域的各构成单元按一定的联系形成一定的结构。 区域类型的划分标准 (1)自然标准或物理标准 --à 自然区划 (2)政治或行政管理标准 --à 行政区划 (3)经济标准或社会标准 --à 经济区划 (4)历史标准或文化标准 --à 乡土区划 区域类型的划分 多种多样,但任何划分都可以归并为两类,即根据区域内要素间在特性上的相关性,可分为:均质区域和结节区域。 均质区域 也称同质区域,是由具有某些共同特点的多个不同的空间单元组成的区域,如气候区、农业区、城市内部的职能区(住宅区、工厂区、商业区、文教区等) 均质区域是功能离散、均匀分布的连续区域,且总是以某项职能为主、其他职能为其服务或遭排斥。 均质区域是相对的、动态的。 结节区域 又叫功能区域或极化区域,是由在功能上彼此紧密联系和空间上一体化的异质单元组成的区域,如,一个中心城市和环绕它的贸易区。 其构造可分为结节点和吸引区。 仅凭某一项职能活动联系的 --à 单一性结节区 如电话通讯服务区域。 凭借多项职能活动联系的 --à 复合型结节区 如商业中心吸引区,城镇体系网络等。 区域联系 是指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各个组成部分彼此间发生的积极推动和消极冲突和摩擦。 可分为地区联系和产业联系。 区域联系 是指区域经济系统中地区要素间相互作用的经济关系,包括三种形式: (1)互补联系(complementary linkages) 是互补产品的供应区域与使用区域之间相互吸引的关系。 (2)衍生联系(spin-off linkages) 是中心区对供给区的带动关系。 (3)控制联系(control linkages) 即行政联系。 产业联系 是产业间的联系,一般将其分为 纵向联系 横向联系 互补联系 纵向联系 也称垂直联系,是指由于一种产业经济活动的产出是另一种产业经济活动的投入而形成的产业间相互吸引的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况: (1)后向联系:是通过需求联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2)前向联系:是通过供给联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3)侧向联系:是指某一产业与为其提供产中配套服务的产业间的联系。 互补关系既可以表现为互补产品供应者之间的相互吸引,也可以表现为附带供给品使用者之间的相互吸引。 如,VCD碟片制造业和VCD碟机制造业之间的关系 横向 指各类产业活动对市场或原料的竞争及其组合关系,主要表现在相似产业活动之间的竞争上。 如,火电和水电对市场的竞争 旅游业和高污染工业对供给区域的竞争 既存在于区域内部,也存在于区域之间。 互补联系 互补关系既可以表现为互补产品供应者之间的相互吸引,也可以表现为附带供给品使用者之间的相互吸引。 如,VCD碟片制造业和VCD碟机制造业之间的关系 行政区经济 是指由于行政区划对区域经济的刚性约束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区域经济现象。 表现 (1)企业竞争中渗透着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 (2)生产要素的跨行政区流动受到限制 (3)行政区经济结构呈现稳定态势 (4)行政中心与经济中心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5)行政区边界经济具有衰竭性 特点: (1)行政性:政府在经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2)封闭性:地方本位与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3)两面性:既有消极影响又有积极影响 (4)过渡性: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将逐步瓦解 区域经济板块分析 区域内差异性是经济板块存在的客观条件 区域内经济联系的非连续性和间断性是经济板块存在的客观基础 第二章 区域经济发展要素 第一节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第二节 人口与人力资源 第三节 资本形成 第四章 技术创新 第五章 制度创新

文档评论(0)

舞林宝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