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定位系统剖析.ppt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GPS定位系统 同组成员:王啓团、林志铭、施一帆、康超凡 GPS的定义和介绍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本世纪70年代由美国陆海空三军联合研制的新一代空间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其主要目的是为陆、海、空三大领域提供实时、 全天候和全球性的导航服务,并用于情报收集、核爆监测和应急通讯等一些军事目的。 全球定位系统由三部分构成: (1)地面控制部分,由主控站(负责管理、协调整个地面控制系统的 工作)、地面天线(在主控站的控制下,向卫星注入寻电文)、监测站(数据自动收集中心)和通讯辅助系统(数据传输)组成; (2)空间部分,由24颗卫星组成,分布在6个道平面上; (3)用户装置部分, 主要由GPS接收机和卫星天线组成。 GPS定位系统组成部分图示 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特点: (1)全天候; (2) 全球覆盖; (3)三维定速定时高精度; (4)快速省时高效率; (5)应用广泛多功能。 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用途: (1)陆地应用,主要包括车辆导航、应急反应、大气物理观测、地球物理资源勘探、工程测量、变形监测、地壳运动监测、 市政规划控制等; (2)海洋应用,包括远洋船最佳航程航线测定、船只实时调度与导航、海洋救援、海洋探宝、水文地质测量以及海洋平台定位、海平面升降监测等; (3)航空航天应用,包括飞机导航、航空遥 感姿态控制、低轨卫星定轨、导弹制导、航空救援和载人航天器防护探测等。 GPS的发展历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GPS系统的前身:子午卫星导航系(NNSS), 该系统又称多普勒卫星定位系统,它是58年底由美国海军武器实验室开始研制,于64年建成的“海军导航卫星系统”,这是人类历史上诞生的第一代卫星导航系统。 子午卫星导航系统的组成:?? (1)卫星星座:子午卫星星座,由六颗独立轨道的极轨卫星组成; (2)地面系统:地面设有4个卫星跟踪站、1个计算中心、1个控制中心、2个注入站、1个天文台(海军天文台)。? 子午卫星导航系统的不足之处: (1)一次定位所需时间过长,无法满足高速用户的需要; (2)卫星出现时间间隔过长,无法满足连续导航的需要; (3)子午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精度偏低,并且无法给出高度信息,系统存在对潜艇和舰船导航方面的巨大缺陷 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诞生了GPS计划,该计划的实施共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为方案论证和初步设计阶段:从1978年到1979年,由位于加利福尼亚的范登堡空军基地采用双子座火箭发射4颗试验卫星,卫星运行轨道长半轴为26560km,倾角64度。轨道高度20000km。这一阶段主要研制了地面接收机及建立地面跟踪网,结果令人满意; (2)第二阶段为全面研制和试验阶段:从1979年到1984年,又陆续发射了7颗称为BLOCK I的试验卫星,研制了各种用途的接收机。实验表明,GPS定位精度远远超过设计标准,利用粗码定位,其精度就可达14米; (3)第三阶段为实用组网阶段:1989年2月4日第一颗GPS工作卫星发射成功,这一阶段的卫星称为BLOCK II 和 BLOCK IIA,此阶段宣告GPS系统进入工程建设状态; 1989年2月到1990年10月第二代(Block II)第一批9颗发射完成; 1990年11月开始发射第二代第二批卫星( Block IIA); 1993年底系统卫星全部发射完成; 1997年第二代第二批卫星发射完毕; 1997年开始发射第三代卫星( Block IIR, Block III)。 GPS的工作原理 24颗GPS卫星在离地面1万2千公里的高空上,以12小时的周期环绕地球运行,使得在任意时刻,在地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 由于卫星的位置精确可知,在GPS观测中,我们可得到卫星到接收机的距离,利用三维坐标中的距离公式,利用3颗卫星,就可以组成3个方程式,解出观测点的位置(X,Y,Z)。考虑到卫星的时钟与接收机时钟之间的误差,实际上有4个未知数,X、Y、Z和钟差,因而需要引入第4颗卫星,形成4个方程式进行求解,从而得到观测点的经纬度和高程。 事实上,接收机往往可以锁住4颗以上的卫星,这时,接收机可按卫星的星座分布分成若干组,每组4颗,然后通过算法挑选出误差最小的一组用作定位,从而提高精度。 由于卫星运行轨道、卫星时钟存在误差,大气对流层、电离层对信号的影响,以及人为的SA保护政策,使得民用GPS的定位精度只有100米。为提高定位精度,普遍采用差分GPS(DGPS)技术,建立基准站(差分台)进行GPS观测,利用已知的基准站精确坐标,与观测值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一修正数,并对外发布。接收机收到该修正数后,与自身的观测值进行比较,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