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师范生《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docVIP

大学师范生《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师范生《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复习资料

论述题: 1.屈原之死的政治、时代、社会悲剧: 事实上,屈原对楚怀王的态度表现了屈原性灵深处一种本真而善良的意识——报恩,报楚怀王的知遇之恩。屈原本是没落的贵族,是楚怀王一手把屈原提拔起来,屈原政治生活最光彩最耀眼之处也是在楚怀王执政时期,没有楚怀王,也绝不会有屈原的“美政”理想。而且即便楚怀王听信了谗言,对屈原也只是“疏”,而不是“放”,屈原仍然有机会接近怀王,提出他的建议。还有如何看待楚怀王这个人:他并不是扶不起的阿斗,相反,能当上纵约长,可见楚怀王绝非等闲之辈。楚怀王后来政治上的严重失策多少令人匪夷所思,但无论如何,楚怀王傻而不懦,不是没骨气的人,更不是不可救药的昏君,也许屈原正是基于这两点始终对楚怀王存有幻想。话又说回来,屈原确实也不得不依托怀王。怀王是屈原唯一的保护伞。在佞臣当道的朝堂上,屈原无法处理好与同僚的关系,也就得不到同僚的“掩护”,只有怀王还算器重屈原。可以想见的是,假如屈原的能够推行“美政”,定会遭到众大臣的反对,而有力量压制反对声音的只有楚怀王。因此屈原虽然在主观上要求高度的独立,而客观上也离不开对怀王的依附。一旦失去怀王这个靠山,屈原就会陷入极端不利的境地,“伯乐既没,骥焉程兮”。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怀王之死恰恰成了屈原之死的导火索。 在屈原的性格中有一种不同寻常的自信力。这种自信抑或来自血统,来自宗祖遗风,抑或来自客观环境。他在《离骚》开篇中认为自己是颛顼的子孙,正当寅年寅月寅日生。一种无尚的天生优越之感溢于言表,这种天生的“内美”,再加上与时俱来的“修能”,便是他“自信”产生的温床。正是这种“自信”为他带来了一个思想信念:我对楚国是有大用的,楚国不能没有我。我生为楚国生,死为楚国死。他用实践证实了一己的自信力。这更加强化了屈原的性格,也巩固了屈原的思想信念。楚王任他为官,是屈原推行“美政”的时期。从“王甚任之”中看出屈原的洋洋自得,意气风发。也正是这,给了屈原以极大的肯定与承认,使他的自信性格臻于终极,但也从此埋下了不幸的种子。也正是他自信的性格,导致了他的专一品格。唯楚国之为国,唯楚君之为君。不与邪佞小人为伍,即“凤凰鸾鸟”焉能与“燕雀乌鹊”同堂。最终,屈原的这种“自信”性格便因“被谗放逐”、“莫我知”、“北归不能,处境艰难”而走向悲剧之路,终归殉国于汨罗江。 名词解释: 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类型:汉魏时期的诗文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 建安七子:是建安年间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等。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外的优秀作者,所以“七子”之说,得到后世的普遍承认。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献。“七子”的创作各有个性,各有独特的风貌。孔融长于奏议散文,作品体气高妙。王粲诗、赋、散文,号称兼善,其作品抒情性强。七子的创作风格也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俊爽刚健的诗文风格。七子的创作大体上也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作品多反映社会动乱的现实,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无论前、后期,“七子”的创作都是积极、健康的内容占着主导地位。 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因他们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所以后人合称之为“三曹”。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风格古直悲凉、清俊通脱。曹丕擅长诗文及辞赋,其名作有《燕歌行》等,其中《燕歌行》全诗均用七言,句句押韵,风格便娟婉约。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创作五言诗的作家,他把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完全成熟,他的散文和辞赋也表现出了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他们的创作实践完成了向文人诗歌的转变,形成了“三曹”文学——建安文学。 魏晋风流:也称作「魏晋风度」为文化史上的专有名词。魏晋时期,人们对人物的品评由道德风范转向人物外貌,进而发展到人物的精神气质。代表人物:建安七子,兰亭名士,竹林七贤。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於流俗、甚至不同於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以狂放不羁、率真洒脱而著称,形成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魏晋风流”。 魏晋风流是魏晋士人所追求的一种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或者说是他们所追切的艺术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诗文、艺术使自己的人生艺术化。基本特征:自然的发现;深情的发现;玄谈,或称之为清谈;魏晋风度,它作为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并成为当

文档评论(0)

h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