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授课内容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教学时数 9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教学目标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认识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3)真理和价值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 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和讨论相结合;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教 学 过 程 导课: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生、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不但揭示了客观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且在批判继承前人认识论成果的基础上,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认识的产生和发展规律问题,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教师复习提问】:什么是实践?实践的特征和主要形式是什么?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了正确理解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必须首先考察人类的实践活动。 1、主体和客体 (1)实践主体 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主体具有自然性、意识性、社会性等特征。其本质特征在于社会性。主体本身是物质世界的一部分,人本身也是一种自然存在。实践主体又不同于一般的自然物,它具有自己的意识构成,实践主体不仅运用知识和经验等智力技能因素,对实践过程实施控制和调节,因而实践主体是知、情、意相统一的整体。实践主体还有自己的社会构成。在实践中,主体既要同客体发生关系,又要在主体之间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因而实践既是一种主客体关系,也包括着主体间的关系。 主体的存在形式包括个体、集体主体和类主体。最有力的主体是类主体。 (2)实践客体 客体是指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客体的特点是客观性、对象性和历史性。客体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客体是指那些进入主体活动范围的那一部分,未进入实践领域的客观存在不能叫客体,最多只能叫做潜在客体。由于实践是不断变化的,人的需要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被纳入实践范围的客体也是不断变化的。 客体有三种类型: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3)中介 是指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实践的中介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一是作为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二是作为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正是依靠这种中介系统,实践主体和客体才能够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2、认识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 (1)主、客体关系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实践关系和认识关系,在此基础上还渗透着它们之间的价值关系、审美关系。 所谓认识过程,就是人们在改造对象的实践中辩证地反映对象的过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首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首先是主体改造、变革客体的过程。主体的这种认识、改造客体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获得一定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主体和客体之间是一种创造者与被创造者的关系。其中,主体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处于主导和中心地位。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打破客体的限制,超越现实客体,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同时也使客体得到进一步改造、发展和完善。 (2)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第一,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第二,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 第三,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照一定方向运行。 (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人们的认识不是人的头脑里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从实践中产生的。客观世界哪些事物能成为人们的认识对象,是由实践的需要和水平决定的。古代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定季节的需要产生了古代天文学;农业提水灌溉、城市建筑、手工业、航海的需要产生了古代力学;测量土地面积,计算时间的需要产生了古代数学。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接触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获得感性认识,并通过实践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尝一尝”。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通过实践来解决。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生产实践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