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高级精品】申论考试的能力提升.doc

2016_【高级精品】申论考试的能力提升.doc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h4申论考试的能力提升 一、阅读理解 这一环节是申论考试的基础性,关键性环节,务必读懂、读通、读透,认真梳理和分析。“磨刀不误砍柴工。”吃透了材料,抓住了本质,才能准确概括主题,使对策有针对性,议论文的观点更鲜明坚定,论证更严谨有力。因此,阅读理解做好了,申论就成功了一半(至少不会跑题)。基本要求是注意给定材料的思想性(政治思想、伦理道德、社会价值)、隐喻义(这现象抓住本质内涵)以及材料作文的思辨性(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发散与集中、理性与文采)。 申论复习与考试过程中,阅读量都非常的大,如果不会提高效率,一切白搭。首先要学会快速阅读,一般人每分钟才看200字左右,我们要学会一眼尽量多看几个字,甚至是以行来计算,把我们的速读提高,然后再提高阅读量,这是申论的基础。学会快速阅读,不仅在复习过程中效率倍增,在考试过程中更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学会快速阅读不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在我们一眼多看几个字的时候,还能够高度的集中我们的思维,大大的利于归纳总结,学会后,更有利于《行测》的复习、考试。本人当年有幸学习了快速阅读,至今阅读速度已经超过5000字/分钟,学习效率自然不用说了。我读大学的成绩是很差,考公务员的时候我妈说我只是碰运气,结果最后成绩出来了居然考了岗位第二,对自己的成绩非常满意,速读是我成功最大的功劳。找了半天,终于给大家找到了下载的地址,怕有的童鞋麻烦,这里直接给做了个超链接,先按住键盘最左下角的“ctrl”按键不要放开,然后鼠标点击此行文字就可以下载了。认真练习,马上就能够看到效果了!此段是纯粹个人经验分享,可能在多个地方看见,大家读过的就不用再读了,只是希望能和更多的童鞋分享。 (一)要领提示 1、把握时间 申论考试一般为150分钟,试卷提示阅读材料时间为40分左右,用110分时间做题时间足够。因为2-4道题的文字量为1500-2000字,纯书写的时间半个小时足够。要安排均匀妥当,避免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某考生(贾超)参加中央2006年11月26日考试,最后一题打好了草稿未来及抄完,余近300字未写上去,太长,考了58.5分。另一考生(张超)江苏省2006年春考试申论做完了还余半个小时,再想修改,已无空白试卷,考了61分。 2、带着问题读 拿到试卷后,先看注意事项,后用2-3分钟浏览材料,再用3分钟左右看问题要求,把握以下几点:有几个问题?概括的是什么?对策是怎样提问的?写作的文体是议论文、讲话稿还是调研报告或其它? 带着问题读使阅读更有针对性,有利于把握重点,找准问题,巧作批注,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3、略读+精读+重点读 第一遍:略读,对材料中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关系、过程、结果整体把握和驾驭,心中有数。--“整体”。 第二遍:精读,逐字逐向通读,不放过任何一个信息—“精细” 第三遍:重点读,对照问题,查找出如立场观点,人物时间,原因结果,发展趋势—“关键”,三个环节,一个也不能少! 4、巧做批注 每读一遍,可将重点字、词、句“圈点”,将“心得”注标在“天地间”,如,可注:问题1、2、3……;影响1、2、3……;思路1、2、3……;对策1、2、3……;可注:论点、论据;可注:应提倡,应反对,应建立法律制度问题……; 5、归纳、提炼、升华(二次跨越) 全部阅读完、批注完,在开始做第一题前必须要有3分-5分钟的梳理、归纳与整体思考— 这是一个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产生的要源是什么?(关键是有关政府的原因:法制不健全、引导有偏差、决策失误、预见性不强、人员素质差……) 这个问题目前带来的负面影响?(关键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速度、质量的影响,对人民群众利益的影响,对人民群众利益的影响) 政府应持何态度?(是,非;赞成还是反对) 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必要性 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对策)?(目标,人力、财力、物力,治标,治本、德治、法治、当前、中期、长远……) 我的立场?(应与中央、国家对该类问题的权威观点:路线、方针、政策、决议、领导讲话等保持一致) (二)误区提示 1、不能静下心,沉住气阅读,只想着争取时间,一目几行,走马观花,囫囵吞枣,便匆匆转入答题,这必然会导致“夹生饭”出现。 如,因粗枝大叶把给定资料中的一些概念、名称搞错,搞乱,以至于在后来运用资料时张冠李戴,有时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如,后面做题需要对照材料时,找不到,找不准,甚至找错。 2、缺少精读这一环节 一是容易漏掉某些信息尤其是重要信息; 二是梳理,归纳时因缺少对材料内在联系的把握而不能整体驾驭材料; 三是论点的确定及论证可能因论据不全、不实、不准而出大错。 3、不会驾驭材料 如何从这一堆类似新闻综述的半成品中、甚至有时有陷井的材料中,能透过表面现象,抓住内在的联系,显得尤为重要。 这需要考生有较好的材料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评论能力,对社会的

文档评论(0)

yanyan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