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_【高级精品】申论范文1072991.doc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标题到结尾,从结构到措施,举一反三学写申论大作文 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最后一题的大作文写作在考试中所占最大,但如何拟标题、如何开头、如何布局、如何总结原因提出措施、如何结尾等等行文写作的具体问题,都一直困扰着大多数考生。 为帮助考生逐一解决此类申论写作重点、难点问题,本文力邀中政申论资深阅卷专家针对考生的真实作答进行精心点评,从标题、结尾、结构、措施等专业批改角度阐述申论大作文的行文作答技巧。 【写作攻略】 一、最实用的拟题方式 1. 表明观点式。 A、直接表明文章的观点。如:“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必须立足科技创新” “打击三俗文化应齐抓共管”。 B、采取前后复合式。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促进海洋的保护与开发” “建立健全文化发展体制?有效抵制三俗文化”。 (此方式的主要特点在于标题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面表明举措/方法,后半部分突出结果/结论。) 2. 正副说明式。 如:“扬清风正气 塑亲民器宇---谈领导者的政绩观和发展观” 3. 化用式。 化用名人名言、俗语、古诗词等等。 如针对“领导人的权责”这一主题的写作,我们可将标题拟定为: “意诚心正而后可天下为师” (化用《大学》中“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化用式和正副式结合起来: “意诚心正而后可天下为师——谈领导人的权责观”。 二、提出对策的最佳原则与方法 1. 针对具体的问题提出措施。 首先必须要把握“我要处理哪些问题”,存在什么问题就提出什么对策。 2. 所提措施必须符合国情、现实的情况。 举个例子说明: 近年“PX项目”闹得沸沸扬扬,力挺px项目的人声称,“日本PX工厂离居民区仅有4000米”,而这种类比就是明显建立在脱离国情、实情的基础之上的,最简单的问题是:我们是不是有日本的技术?日本建了就等于我们也可以建? 3. 符合道理、事理及社会伦理道德。 联系到我们的申论写作举个例子: 针对企业噪音污染问题,有人提出措施“罚款,搬迁”。是的,罚款和搬迁能“解决问题”,但我们不能容忽视的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而言,发展和生产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是不是可以采取整理整顿、技术扶持等手段来解决噪音问题呢? 4. 要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 更简单的来讲,就是涵盖立法和执法两个方面,因此我们提出措施时,一方面要考虑相关法制是不是够完善,另一方面不可忽视“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5. 具有可操作性。 一言以蔽之:能够具体落实下去! 针对“用电荒”问题,有考生提出“错时上下班”“实行夏令时”,错开上班和下班的时间能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但关键是,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这方面的官方政策,这一措施看起来很有效,但实际上根本就落实不下去,属于典型的水中月、镜中花。 三、最常用的论证方法 就申论的写作而言,最重要的能力其实有两种:一种是语言表达;另一种是思维论证。作为模拟行政的一种方式,申论区别于一般性考试的特点就是其语言表达的规范化、理论化和行政化。 1. 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实际”就是材料反映的案例、资料,而“理论”就是要解决相关主题性事件所涉及的依据,比如讲“三农问题”,就自然会想到“中央一号文件”,会想到全面小康社会,这就是理论的运用。 2. 举例论证。 中政申论专家特意点出此方法的两大关键:第一,注意提炼,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第二,塑造典型,一击必中。 3. 因果论证。 有意识地注重将原因分析与下文提出的要求对应起来,增强行文的内在逻辑性与对应性。 如“导致城市暴雨灾害的原因是什么”,是“下水道排水不畅”,为什么排水不畅?因为城市规划不合理、基础设施落后,为什么不合理、不完善?因为领导不重视、错误政绩观的误导。内在逻辑对应,环环相扣。 4. 对比论证。 一种是正反对比,得出结论,例如,做好城市规划有什么意义,不做好城市规划会导致什么不利后果;另一种是横向对比,更简单的说就是中外对比,而中外对比,需要立足材料本身,或者通过自己的积累,有效地将中、外两种情况引述出来。 5. 引证。提醒大家,除了转承、总结中,不要轻易去套用诗词、俗语!不是不可以引用,关键是要准确、得当,请相信:照顾阅卷老师,就是照顾自己! 四、最应该避免的问题 1. 中心思想应该一以贯之。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应牢牢抓住文章的中心论点。 2. 在论证过程中应避免模棱两可、隔衣挠痒。作为行政人员,指出问题一定要一语中的,坚决、中肯、直接、客观,也是应试者应该具有的能力。 3. 阐述措施时避免张冠李戴。在阐述具体的措施时,最好能明确相关措施的主体,如立法是什么机关。 五、最经典的结尾方式 1.概括总结,收束全文。对全文进行概括总结,要准确无误,文字简洁。 2.深化主题。对题目或开头说的话加以发挥或强调,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 3.提出建议,满怀期待,要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4.引用名言,强化主题,以加强文章说服力和感染力。

文档评论(0)

yanyan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