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历史和现状.ppt

(四)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历史和现状.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历史和现状.ppt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历史和现状 4.1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历史渊源 “中国自古就有相当发达的民间自治组织 ” 从历史上看,我国的非营利组织并非始自今日,而是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漫长的发展过程的。 先秦时代的“会党”、“社会”之说; 民间结社在春秋战国时期较为盛行; 后汉出现政治结社“朋党”以及著名的黄巾起义; 元朝末年出现了“白莲教”及其发动的“红巾起义”; 宋代以后,出现了各种形式的民间组织,如慈善性的“合 会”、“义仓”、“义社”、“善会”等; 明朝以后,持续不断地出现各种秘密宗教和会社组织如罗教、大成教、哥老会等,直到近代的洪帮、青帮。 1. 慈善团体:善会和善堂 2. 互助团体:合会 3. 工商团体:行会、会馆、商会 4. 文化团体:诗文社与讲学会 5. 政治团体:朋党 6. 秘密宗教团体:会党 4.2 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 4.2.1 二十世纪初至1949年建国以前 早在二十世纪初,我国民间的各类政治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就开始纷纷成立。到1911年,如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就有193个;截至1913年,全国的社会组织以及达到1403个。民间组织在建国前曾经有过相当大的规模。 4.2.2 建国以后的发展 就建国以来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成长过程来看,大致经历了下列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1949年到1966年: 在这一阶段,中国政府出于社会重组的考虑,对建国前的社会组织进行了清理整顿,并出面筹建了青联、妇联、工商联、科协等大型的人民团体和大量学术性、文艺类社会团体。政务院于1951年发布《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对我国的社会团体进行了第一次整顿。这些社团拥有政府编制,其领导和工作人员具有行政级别,其活动经费全部来自政府划拨。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些社团并不具有现代意义上的公共性或者其公共性完全由党和政府的职能需要产生,其实质是政府向社会的延伸,是中国共产党实施群众路线的一种方式。 1965年,我国大陆的全国性社团将近100个,地方性社团6000个左右。 第二阶段是从1966年到1978年: 在这一阶段,由于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社团的发展 陷入了停滞,不仅没有新的社团成立,就连已经成立的社团 也几乎停止了活动,各类社会团体均陷入瘫痪。 第三阶段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现在: 这一阶段,可谓是中国社会发生根本性变化的时期, 是我国由一个资源配置完全由政府垄断控制的“总体性社会” 向一个政府、市场及公民社会并存、互动的多元化社会转变 的时期。在这一阶段,与政府管制松动、市场经济增长同步 进行的是公民结社需求的高涨和发展,大量非营利组织在该 时期涌现,民间力量发展异常繁荣。其间,虽也经政府的多 次清理整顿而陷于停滞,但其总体趋势是持续增长的。截至 2004年底,在我国民政部门正式注册登记的社会团体已达 15.3万个、民办非企业单位13.5万个、基金会892个。除此 之外,还有大量未经登记的民间组织存在,“如果把为解决特 定问题结成的临时性组织和为娱乐庆祝而结成的短期组织包 括在内”,那么,我国民间组织的数量实际约为“登记在册组 织的10倍” 依据创建者的不同,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创建方式可分 为以下几种: (1)由党政机关发起创立的“自上而下”型 多是政府改革和职能转变的产物,其实是一大批出现 在政府周边而不以党政面目出现的机构;它们通常登记 为独立的法人,行使着原来由党政机构承担的职能;其 主要的社会资源,包括人、财、物、信息、管理和相应 的组织资源等,也基本来自党和政府权力控制的垄断领 域。 (2)由个人或民间组织筹建的“自下而上”型 以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所带来的民主化和广泛的公民 参与为动力机制,大多出现在党政权力不及、政策失灵 或者默许的边缘地带,依靠精英人物发起成立;并围绕 一定的社会问题开展积极活动;其主要的社会资源不是 来自政府,而是来自市场、社会、海外等开放的竞争世 界。 (3)由海外的个人或组织发起创建的“外部输入”型 4.3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4.3.1 我国非营利组

文档评论(0)

xx886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