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耳鼻喉科技术操作规范6.doc

【最新】耳鼻喉科技术操作规范6.doc

  1. 1、本文档共1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耳鼻咽喉科基本标准(试行) 1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3 耳鼻喉科技术操作规范 126 耳鼻咽喉科基本标准(试行) 一级综合医院 一、科室和床位 (一)耳鼻咽喉科可不单独设置,与眼科共同以五官科的形式执业。 (二)单独设置耳鼻咽喉科的,应当设置耳鼻咽喉科门诊和5张耳鼻咽喉科病床。 二、人员 (一)以五官科形式执业的,由具备5年以上临床工作经历和耳鼻咽喉科基本技能的医师负责诊疗工作,并由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护士1名负责护理工作。 (二)单独设置耳鼻咽喉科的,至少有3名医师,其中具有1名耳鼻咽喉科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医护比应当为1:1以上。 三、设备 音叉检测设备、前鼻镜、间接喉镜、简易光源、气管切开包、专用的手术器械等设备。 四、规章制度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规定或认可的耳鼻咽喉科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工作规范、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 二级综合医院(含县区级及部分地市级综合医院) 一、科室和床位 (一)科室:设有独立的耳鼻咽喉科病房和门诊。因医疗服务需求和医疗机构布局原因,不需单独设置耳鼻咽喉科病房和耳鼻咽喉科门诊的,可与眼科共同设立五官科病房及门诊。 (二)床位:耳鼻咽喉科床位至少5 张。 二、人员 (一)至少有4名医师,其中至少有1名具有耳鼻咽喉科专业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每增加10张床位,至少增加4名医师,其中至少增加1名具有耳鼻咽喉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每20张床至少有1名医师具有耳鼻咽喉科专业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科室主任应当具有耳鼻咽喉科专业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四)至少有4名护士,其中至少1 名具有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增加床位后,每床至少有0.5名护士。 (五)与眼科共同设立五官科门诊和病房的,每床至少有0.4名医师,至少有1名具有耳鼻咽喉科专业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每床至少有0.5名护士。 三、设备 (一)专科设备。 前鼻镜、鼻内镜、间接喉镜、气管镜、食道镜、支撑喉镜、纯音测听仪、新生儿听力筛查仪、脑干诱发电位仪、声导抗仪、手术显微镜、气管切开包、专用的手术器械等设备。 (二)基本设备。 1.病房:氧气、吸引器、压缩空气、监护仪及消毒设备。 2.具有开展诊疗项目所需的其他设备。 四、规章制度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规定或认可的耳鼻咽喉科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工作规范、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 三级综合医院 一、科室和床位 (一)科室:至少设有独立的耳鼻咽喉科病房、耳鼻咽喉科门诊、内镜(鼻内镜、纤维喉镜)和临床听力检测的场所。 (二)床位:耳鼻咽喉科床位至少20张。 二、人员 (一)至少有8名医师,其中至少有3名具有耳鼻咽喉专业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每增加10张床位,至少增加4名医师,其中至少增加1名具有耳鼻咽喉专业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科主任应当具有耳鼻咽喉科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四)每床至少0.6名护士,其中至少2名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每10张床至少有1名护士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设备 (一)专科设备。 鼻内镜、纤维喉镜、手术显微镜、气管镜、食道镜、纯音测听仪、声导抗仪、听觉脑干诱发电位仪、微创手术动力系统、配套的微创手术器械、冷光源系统和工作站、其他专用的手术器械等设备。 (二)基本设备。 1.病房:氧气、吸引器、压缩空气、监护仪及消毒设备。 2.具有开展诊疗项目所需的其他设备。 四、规章制度 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有国家规定或认可的耳鼻咽喉科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工作规范、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等。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篇鼻科学 第1章鼻外伤及鼻外部炎性疾病 第一节鼻骨骨折复位术 鼻骨单纯性骨折而无移位者不需处理;发生外鼻畸形者,须在肿胀发生前或消肿后进行手术复位,但最好在受伤后2~3h内或10d之内进行,以免影响鼻腔的生理功能或后遗难治畸形。大多数可用闭合性复位法加以矫正。骨折超过2周者,则因骨痂形成而使复位发生困难,有时需行开放式复位,这种情况较少。 【适应证】 1鼻部骨折后鼻梁变形,鼻骨下陷性骨折和鼻中隔骨折,触诊有骨摩擦感。 2鼻骨X线片显示骨折错位。 3如鼻部肿胀严重,须待肿胀消退后,尽早在2周内进行骨折复位。 【禁忌证】 1无特殊禁忌证。 2如合并严重的颅脑外伤,应首先处理颅脑外伤。 3如有严重的高血压病、冠心病,外伤后恶化,应等待病情稳定后在行骨折复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闭合式复位法用1%丁卡因肾上腺素棉片行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小儿可在全身麻醉下进行,但应注意维持呼吸道通畅。 (1)单侧骨折:可将

文档评论(0)

byzztbyzztfc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