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积聚分析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病名 积者,蓄也,积累之意;聚者,汇也,聚散之意。积聚者,是指体内气血、痰浊汇集、积累所形成的病证。即:积聚是由于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腹内而致,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 临床上积与聚往往不能截然分开,每先因气聚,日久痰浊气血凝着成积,故前人常以积聚并称。 (二)沿革 积聚之名,首见于《灵枢·五变》。 《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坚者削之”、“结者散 之”、“留者攻之” 。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对积和聚从病位、病情及预后等方面作了进一步阐述,在《疟病脉证并治》篇中将疟疾引起的癥瘕称为疟母,并以鳖甲煎丸治之。 《景岳全书·杂证谟·积聚》:“治积之要,在知攻补之宜,而攻补之宜,当于孰缓孰急中辨之”。 《医林改错》强调瘀血在积聚病机中的重要作用。 有关积聚名称的历史记载 1、癥瘕: “癥”者,征也,为有形可征,即是积。首见于《金匮要略》。《诸病源候论》首提“七癥”—食、暴、米、虱、鳖、发、水癥。 “瘕”者,假也,假物而成形,即是聚。首见于《内径》。《中藏经》首提“八瘕”—青、黄、燥、血、脂、狐、蛇、鳖。 有关积聚名称的历史记载 2、痃癖: 是据肿块部位不同而命名的积证。 “痃”者,悬也,是积在脐周两旁,有条状物扛起,大小不一,或痛或不痛。 “癖”者,匿也,是指积块隐匿于两胁肋之间。 3、痞块: 首见于《丹溪心法》,指腹腔内的积块,是癥积的总称。 有关积聚名称的历史记载 4、肠覃: 首见于《灵枢·水胀》,是指下腹部生长的肿物,而月经又能按时来潮的病证。类似卵巢囊肿、肠道肿瘤。 5、昔瘤: 首见于《灵枢·刺节真邪》。昔者,非一朝一昔之谓也,言其病程离岁也。瘤者,坚硬有形的实质性肿块。即腹部肿瘤。 有关积聚名称的历史记载 6、疝瘕: 首见于《内径》。疝者,痛也;瘕者,假也。是指腹中痞块可移动,并伴有腹痛的病证,即今之聚证。 7、六聚: 首见于《中藏经》“聚者,系于府也,……有大肠、小肠、胆、胃、膀胱、三焦之六名也”。 有关积聚名称的历史记载 8、五积: 源于《内径》,成于《难经》,定名于《中藏经》。 《难经·五十六难》曰: “肝之积名曰肥气,… …心之积名曰伏梁, … …脾之积名曰痞气, … …肺之积名曰息贲, … …肾之积名曰奔豚”。 五积的特点及现代认识 肥气:左胁下肿块如覆杯状,有青筋络于其表,状如头足……。类似脾大性肝硬化。 伏梁:心下至脐下有肿块,部位较固定,伴疼痛,其中裹有脓血。疑似胃、肝、胆、胰等脏器的肿瘤。 痞气:胃脘有肿块突起,状如覆盘,肌肉消瘦,四肢无力,可并发黄疸。类似肝癌、肝硬化晚期的表现。 五积的特点及现代认识 息贲:右胁下肿块,覆大如杯,伴寒热、喘咳、眩晕等。近似肺及上腹部肿瘤,或心衰所致瘀血性肝硬化表现。 奔豚:有气从少腹直冲心下,若奔豚之状,无形可验,即后世之“奔豚气”。今之神经官能症、冠心病有类似症状。 近代研究概况 一、基础研究 1、理论研究: (1)明确了定义、证候特征、诊断及辨证论治。 (2)在病因病机上,认为瘀血既是积证形成的基本病 因,又是本病发生的必然结果。 2、实验研究: (1)发病机理研究:通过肝硬化病人血清酶、微量元素、血流图、脑电图等变化,探讨“证”的实质,为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 近代研究概况 (2)中医药防治肝纤维化实验研究: 主要包括活血化瘀药、疏肝理气药、益气健脾药、滋补肝肾药和其它单味药的研究。 二、临床研究 1、证候学研究:制定了中医肝硬化临床诊断、辨证和疗效评定标准(1993年) 2、治则治法研究: 3、新药的开发研究: (三)西医相关疾病 积聚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表现,但积和聚又分别有不同的临床特征。 聚证表现为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聚时散,或有如条状物聚起在腹部,一般病程较短,全身症状不明显。积证表现为腹内结块,固定不移,并且结块大多由小渐大,由软渐硬,初觉胀痛,继则疼痛逐渐加剧,一般病情较长,病情较重,腹内病变的同时,常出现饮食减少,倦怠乏力,病情较重者甚至面色萎黄,形体日渐消瘦。 积聚的病变部位根于腹部,本于气血,标于脏腑。主要是腹腔内以肝、脾、胃、肠为主的脏腑气血。 具体而言,积为脏病,病属血分;聚为腑病,病属气分。 本病总地来说属于恶候。 《医学正传》曰:“凡人腹中有块,不问积聚 癥 瘕,俱为恶候,均勿视为泛常。”具体而言: 聚证病性属阳,初为气滞,末为气痞,多属实证。 积证病性属阴,初为实象,末为实中有虚。 聚证——一般病程较短 积证——病程多较长。 病机关键:气滞、血瘀、痰结 聚证——气机阻滞为主 积证

文档评论(0)

xiexie20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