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黄疸分析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谢谢! ⑦血清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肝细胞性黄疸时,凝血酶原的形成减少,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维生素K为脂溶性,在肠内经胆盐作用转换成水溶性而被吸收,故梗阻性黄疸时凝血酶原时间也可延长。 黄疸病人肌注维生素K10mg后,24小时复查凝血酶原时间,如果恢复,则为阻塞性黄疸,反之则为肝细胞性黄疸。 鉴别诊断 萎黄:萎黄为气血不足致使身面皮肤呈萎黄不华的病证,多见于大失血或重病之后。其特征是双目不黄,往往伴有眩晕、气短、心悸等症,与黄疸病证的目黄、身黄、溲黄不同,临证易于区分。 黄胖:黄胖多与虫证有关,久之耗伤气血而引发面部肿胖色黄,身黄带白。黄疸眼目皆黄,无肿状;黄胖多肿,色黄中带白,眼目如故,或洋洋少神。虽病根都发于脾,然黄疸则由脾经湿热郁蒸而成;黄胖则湿热未甚,多为虫与食所致,必吐黄水,毛发皆直,或好食生米、茶叶、土炭之类。 九、辨证论治 (一)辨证 ⑴.辨证要点 辨阳黄、阴黄、急黄与虚黄 阳黄由湿热所致,起病急,病程短,黄色鲜明如橘色,口干发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腻,脉弦数,一般预后良好;阴黄由寒湿所致,起病缓,病程长,黄色晦暗如烟熏,脘闷腹胀,畏寒神疲,口淡不渴,舌淡白,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一般病情缠绵,不易速愈。急黄为湿热夹毒,郁而化火所致。多伴有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热毒内陷心营的症状。虚黄为血败不能华色,病程较长,起病较慢,目黄身黄而色淡,伴心悸,气短,乏力,头晕,目眩。 ②阳黄宜辨湿热轻重 阳黄属湿热为患,由于感受湿与热邪的程度不同,机体反应有所差异,故临床有湿热孰请轻孰重之分。热重于湿者,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发热口渴,恶心呕吐,小便短少黄赤,便秘,舌苔黄腻,脉弦数;而湿重于热者,身目俱黄,其色不如热重者鲜明,头重身困,胸脘痞满,恶心呕吐,便溏,舌苔厚腻微黄,脉弦滑。 ③辨阴黄之寒湿与血瘀 脾胃虚弱,寒湿内阻——黄色晦暗不泽,或如烟熏,神疲畏寒,舌苔白腻,脉濡缓 瘀血阻滞,胆液失泄——色黄而晦暗,面色黧黑,舌质紫暗,多见瘀斑,或见胁下积块,脉弦涩。 ⑵.治疗原则 治疗黄疸,重在通利小便,黄疸早期主要是湿热、疫毒、寒湿为患,故当祛邪以消除病源,通过清热、解毒、利湿、温化,给邪以出路。由于湿邪郁滞于中、下二焦,故湿邪的去路在于通利小便。故祛湿利小便是治疗黄疸的大法。若得小便通利,则湿能下行。 “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 1、黄疸早期以实证为主,主要是湿热,疫毒,寒湿为患,故当祛邪以清除病源,通过清热,解毒,利湿,化湿,以给邪出路。 2、湿为阴邪,其性重浊粘腻,可耗伤脏腑阳气,损其功能,应注意化湿护阳,否则苦寒太过会损其阳气,使湿反难化。 3、热为阳邪,其性燥烈,可耗灼脏腑阴液,伤其形质,热重治疗应注意清热护阴,否则利湿太过会重伤阴液,使热更甚。 4、黄疸中末期应注重健脾疏肝,活血化瘀,防止黄疸转成积聚,鼓胀,而先安未受邪之地。 5、此外,调整肝脾功能——疏肝健脾,活血化瘀,久病宜注意扶助正气——滋补肝肾,健运脾胃。 (三)分证论治 1.阳黄 ①热重于湿 主证:身目俱黄,黄色鲜明,(兼)发热口渴,小便黄赤,大便秘结,心中懊恼,胁痛,口干口苦,恶心欲吐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湿,佐以泻下 方剂:茵陈蒿汤 茵陈蒿—清热利湿除黄之要药,用量可达50-100g 栀子、大黄—清热泻下。可配茯苓,猪苓,滑石等化湿之品,使湿热之邪从二便而出。 现代研究: 1、茵陈可使肝脏炎症减退,防止肝细胞坏死,还可使肝细胞新生,促使HBsAg转阴。 2、本方用于急性黄疸性肝炎效果好,有报道治愈率达95%以上。 食疗方: 1、茵陈枣豆汤——利湿解毒 茵陈60g(布包),大枣250g,绿豆125g,加水煎煮,至枣豆稀烂为止,去茵陈,吃枣豆,并取汤饮用。 ——山东,刘惠民 2、茵陈胆道汤——阳黄为胆道结石而来 茵陈78g,栀子、黄芩、枳壳、木香、大黄、柴胡39g,金钱草78g(水煎服) ②湿重于热 主证:身目俱黄,然不及热重于湿者鲜明,(兼)头身困重,脘腹痞闷,食欲减退,呕恶便溏。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或微黄,脉弦滑 治法:利湿化浊,佐以清热 方剂:茵陈五苓散 加减:呕吐——加竹茹,半夏 心烦懊恼——加栀子,大黄 脘痞——加白蔻,木香,醒脾开胃 芳香化浊。 2.急黄(爆发性肝炎) 主证: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色黄如金,(兼)高热烦渴,腹满而痛,吐血,衄血,便血,或肌肤出现瘀斑,手足抽搐,神昏谵语。 舌脉:舌质红绛,苔黄而燥,脉弦数或弦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 方剂:犀角散《千金方》 水牛角代犀角 黄连,升麻,栀子——清热凉营解毒 茵陈——清热退黄

文档评论(0)

xiexie20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