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报告-企业组织与管理特色.ppt

管理学报告-企业组织与管理特色.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管理學報告-企業組織與管理特色 組員:劉修文 郭佑廷 黃佳明 林泰毅 李其恩 公司沿革 聯強國際前身為神通電腦公司微電腦部門。 神通於 1975 年成立該部門,目前聯強經營團隊於同一時期加入,著手引進台灣第一顆 Intel 微處理器, 見證台灣資訊科技產業發展的開端,並積極推廣微處理器的技術應用,支援國內資訊產業的研發與製造, 為此更創辦國內第一本資訊電子專業雜誌--「微電腦時代」,該雜誌先後獲「優良科技雜誌獎」、「金鼎獎」肯定 。1985 年,神通將微電腦部門的業務與團隊併入子公司聯通電子,聯通自此全力拓展電子元件代理業務,並於次年 成立 MIS 部門展開電腦化,積極朝向專業通路經營的方向佈局。於 1988 年見時機成熟,遂改組成立聯強國際公司,發展為專業通路商。 聯強的歷史重大變革 1988年 ? 聯強國際成立,資本額新台幣2億元,由苗豐強任董事長、杜書伍任總經理。 ? MIS運作達到即時性的要求。 1989年 ? 創立LEMEL品牌。 ? 耗資新台幣二千萬元購置大型電腦主機及配件,以符合進一步電腦化的需求。 ? 先後成立高雄、台中分公司,拓展南部、中部業務。 1990年 ? 確立拓展資訊、通訊通路業務,潛心研究通路結構,決定採取「開放式通路」經營,首創銷售、配送、維修三合一的經營模式。 1991年 ? 電腦資材管理系統榮獲資策會「第一屆傑出資訊應用獎」,於評審過程中獲所有評審委員全票通過。 1992年 ? 成立物流車隊,針對大台北地區客戶展開「半天送達」的快速配送服務。 公司簡介 聯強國際(Synnex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集團是亞太地區最大的3C專業通路商, 針對高科技產業供應鏈提供整合型服務。聯強國際集團的營運據點,涵蓋台灣、中國大陸、港澳、澳大利亞、泰國等國家及地區,並投資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及印度等國家, 營運據點遍佈全球16個國家與地區、141個城市,形成以亞太為主軸,美洲、印度兩翼為輔的全球通路佈局。 組織圖 全球通路版圖 營運模式 聯強自從1990年初期決定由元件的品牌代理商,開始轉型為專業通路商,其核心價值主張也隨之轉變成提供零售商無庫存負擔、即時供貨的配送服務,也就是『賣多少、補多少』的服務。此一價值主張迥異於傳統通路商所採用的塞貨策略。後者這種以高進貨量換得低進貨成本的『行規』雖行之有年,卻容易造成需求鏈(demand chain,即產品出廠後到使用者手中的價值鏈活動)上的供需量的不均衡,供需資訊更被嚴重扭曲,只要存貨跌價的速度快,閃避不及的廠商便很容易被『燙傷』。 聯強的『賣多少、補多少』的價值主張,觀念看似簡單,但策略的實現必須有多品項、多品牌的產品組合,以及有效率的物流系統與運籌中心的支持,方能讓貨源與零售商這兩個『池塘』的風險,透過聯強的運作體系去調節,從而降低整個需求鏈的存貨風險,為了實現這個策略,聯強自1993年以來,陸續在林口等地,建構了自動化倉儲運籌中心,以及130輛能夠進行一日三配的物流車隊,此一高密度與高涵蓋率的物流實力,遂成為其競爭優勢的基石。 隨著物流與運籌體系的成型,聯強於1994年開始利用逆向物流的概念,切入資訊產品快速維修的服務活動,由於維修的根本問題在於修好後等待送回的時間過長,有了物流與運籌體系的支持,以及邊做邊學的建構維修體系,聯強將原本難以獲利的維修活動轉化成專業化的競爭優勢,此一優勢不僅讓零售商與供應商逐步放棄了維修活動的控制權,更讓提供維修成為產品配銷的附加價值,而當競爭對手無法在短期內複製其維修的後勤架構時,聯強所推出的30分鐘完修手機,2年保固等訴求,形同墊高了競爭廠商的經營成本,2000年後,聯強更將其附加維修的優勢,用聯強貨的概念轉化為通路品牌價值的基礎,至此,以效率物流與精準運籌為基礎的優勢,逐步轉化成競爭的阻絕機制 相對於戴爾電腦(Dell Computer)在1985年以依單生產(BTO, Build to Order)模式,有效降低了供應鏈的存貨水準,從而成為個人電腦市場的盟主,聯強的創新營運模式,其實可以稱為需求鏈上的DTD(Deliver to Demand)模式,也讓聯強得以登上亞太地區3C專業通路商盟主的寶座,由此可見,創新經營模式對競爭優勢的形成與成長的重要性。 當然,除了創新經營模式外,競爭優勢的形成需要投入策略性的資源,方能成為競爭對手的模仿障礙(imitation barriers)。在聯強的經營模式裡,對物流,運籌與資

文档评论(0)

kak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24126005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